《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3)》是由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汇聚国内外邮轮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尖端力量,洞察当前邮轮产业发展的新动向,编纂的全面而深度的年度报告。本年度“邮轮绿皮书”是该系列出版物的第10本,数据统计时间从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
本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篇、产业篇和发展篇四个部分,囊括了16篇系统而具体的研究报告,逻辑严谨、观点鲜明、数据翔实、内容前瞻。总报告分析了2022~2023年国际邮轮产业发展形势,并通过十大热点解析了中国邮轮产业的最新走势与潜在趋势。专题篇对中国邮轮市场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产业篇主要关注中国邮轮产业链情况,重点关注我国邮轮经济创新发展路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以及本土邮轮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发展篇对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等进行了深度研究,以期推动港城联动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增加邮轮经济效益。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邮轮消费需求逐步释放,欧洲、北美等区域已经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营,2023年全球邮轮行业有望全面复苏,甚至超越疫情前的水平。国际邮轮协会的《2023年邮轮行业现状报告》显示,邮轮旅游市场恢复速度快于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复苏速度,且年轻人将是邮轮市场的消费主力。邮轮市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2027年出海邮轮游客将达到3950万人次。邮轮产品的强劲增加态势以及持续攀升的客运量预示着邮轮市场的发展潜力较大。
从中国的角度看,交通运输部已明确国际邮轮运输全面恢复,国产首航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也将于2024年1月正式启航。但本土邮轮产业在短期内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消费者对邮轮旅行的信心亟待提振、邮轮载客率较低等问题。此外,本土邮轮公司在经营管理和营销策略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国作为全球邮轮新兴市场,有望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新机遇,逐步增强大型和极地探险邮轮建造的自主设计研发力度,提升邮轮船队的自主运营能力,深化邮轮经济产业链的拓展,推动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邮轮市场的合作和竞争,为全球邮轮行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本报告的编撰与出版得益于邮轮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特别要感谢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上海市各级政府关联部门以及相关院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助力,再次表示衷心的谢意!
汪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 上海市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曾任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区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长期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管理科学学会会长等职。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等10余项,以及各类省部级课题50余项。获得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各类省部级奖项30余项。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100余篇(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曙光学者和曙光跟踪学者。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叶欣梁: 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邮轮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史健勇: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市评估协会副会长、上海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研究领域:社会保障、战略管理、邮轮经济与管理等。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决策咨询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50余篇(部)。
邱羚: 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邮轮经济、文化创意。
吴文学: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