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粗钢产量破亿吨以来,中国粗钢产量已连续27年位居世界第一,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中国钢铁产业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已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要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这为钢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世界钢铁产业发展报告(2023)》是由北京科技大学编撰的关于钢铁产业发展的最新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发展指数篇、技术效率篇、低碳发展篇和数字发展篇5个部分。本书从多个角度总结了世界和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状况,解读了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发展的最新趋势,以期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促进钢铁产业发展。
本书总报告部分对世界钢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钢铁产业的最新发展态势,研究发现创新、绿色以及数字化是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发展指数篇中,通过构建综合的指标体系发现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基础稳定,在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的背景下,整体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在去产能和“双碳”战略目标下,以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环境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各家上市钢铁企业拥有各自的优劣势,尚无企业在所有指标上呈现压倒性优势。在技术效率篇中,首先综合分析了钢铁产业技术效率与能源消耗现状,研究发现主要国家(地区)在钢铁产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突发事件和相关政策的推行会影响钢铁产量,中国各省份的粗钢产量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具有显著差异。在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钢铁产业能源消耗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后发现,能源消耗增加会阻碍技术效率的提升,两者具有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异质性。在低碳发展篇中,首先在对全球和代表性国家钢铁进出口贸易现状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钢铁低碳发展会对全球钢铁贸易造成影响的结论,继而梳理了中国钢铁产业低碳发展的特点、政策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之后制定中国钢铁工业碳配额分配方案,提出各省份应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利用碳配额分配自上而下进行宏观调整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建议。在数字发展篇中,揭示了钢铁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情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了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并提出了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关键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和实现长远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钢铁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将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因此,钢铁产业应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筑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钢铁脊梁。本书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钢铁产业发展最新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参考与借鉴。
冯梅: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案例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北京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北京科技大学师德先锋”等荣誉。长期致力于资源环境经济、工业经济、产业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在CSSCI、SSCI、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和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主讲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序列。担任“钢铁产业蓝皮书”——《世界钢铁产业发展报告(2022)》《世界钢铁产业发展报告(2023)》副主编。
张建良: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炼铁过程优化、氢冶金与低碳冶金、非高炉炼铁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200余项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5项。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0余篇,获得专利40余项,出版专著8部。
李毅仁: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经济师,现任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河钢研发中心主任,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钢铁行业战略研究和企业管理工作,主持河钢集团“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与技术体系,荣获省部级以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15项。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4部。
闫相斌: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副主编等。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Information Systems Reasearch、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教学奖励1项。
谷炜: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驱动的决策与优化、机器学习和因果推断、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电子商务与商务智能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等20余项;在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European Journal of Osteopathic Research、Internation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7项,出版专著、教材6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y 2024 Runner-up of the Best Paper Award、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兼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预测与评价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