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医院发展报告(2023)》是根据广州艾力彼智慧医院排行榜的两个系列排名——智慧医院HIC系列和医疗企业MIT的排名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总结分析而成的年度行业报告。本报告秉持数据说话、时间说话的原则,通过统计分析、文献整理、数据比较、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全国3000多家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智慧医院进行系统分析,挖掘目前国内智慧医院和医疗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前景,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本报告主题为“智慧创新转化,赋能医院专科发展”,分析中国智慧医院和智慧医疗产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同时根据2023年艾力彼排行榜的结果对智慧医院进行分层分类分析以及对智慧医疗设备产业满意度进行分析,并精选优秀的智慧医院案例供医院管理者参考。其一,从现状和前景看,GDP高的省(区、市),智慧医院HIC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江苏、广东、浙江、北京、山东和上海的智慧医院HIC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MIT医疗企业的区域集中度高,主要分布在上海、深圳、北京和杭州。MIT医疗产业加大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已初显成效。其二,在国家推动科技革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倡导下,中国的医工融合正在快速发展,MIT市场呈现蓬勃之势。2019年以来中国的医疗仪器设备(MED)市场发展明显提速,2021年增速最大为26%。2020年以来IVD和HIT行业发展迅猛,IVD本土企业创新研发的力度持续加大,国产品替代进口品的步伐加快;各地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加快。其三,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数据治理,需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策略,平衡政策要求、管理效果和投入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制定选择最优的信息战略和数据资源规划方案,国家确定的评建结合模式将持续推动“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促进智慧医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医院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四,MIT医疗产业作为智慧医疗关键技术和服务的提供方,在行业政策的引导支持下,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疗创新,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其五,为树立全国医院创新科技赋能医管的标杆,分享优秀医院的经验成果,艾力彼每年举办一届“创新科技赋能医管案例大赛”,涵盖“影像未来、智慧检验、智慧医院、医院物联、机器人应用、药事管理、新超声、大介入”八大主题,旨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及促进转化医学、医工融合创新发展。
廖新波: 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巡视员,广东省保健局局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擅长医院管理、医院信息化、后勤社会化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兼任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2016~2019版《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副主编。著有《医院前线服务》《变革时代的医院管理》《医改,何去何从》等专著。注重医疗安全与医生价值在医改中的作用。
徐权光: 渥太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大数据研究部总经理。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创新技术发展与评价分会常务委员。“北极星:医院运营与绩效对标”体系创始人。曾就职于医疗领域全球领先的咨询顾问公司IMS Health。在加拿大渥太华和中国广州、上海从事医疗健康大数据管理、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咨询方面的工作超过30年。领导开展了近30个大数据咨询项目。参与开发了国内外上百个医疗医药大数据产品。《中国智慧医院发展报告》(2022~2023年)副主编、《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9~2023年)编委。
庄一强: 医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博士。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创始人,兼任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原副秘书长,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创新技术发展与评价分会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顾问,福建省医疗保障研究院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理事会常务理事,香港医务行政学院HKCHSE副院士。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研究、评价和教学工作,开设“医疗大数据与第三方评价”以及“医院评价学”课程,自2021年起招收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院评价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中国医院标杆研究、星级医院评价、智慧医院HIC评价、“北极星:医院运营与绩效对标”体系创始人;发表了几十篇与医院管理相关的论文;主编及主译十几本医院管理类图书。包括《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6~2023年)、《中国智慧医院发展报告》(2022~2023年)、《中国医院评价报告》(2018~2020年)、《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2015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4版)、《医院品牌战略发展实录》、《医患关系思考与对策》、《医院品牌营销》。曾主持20个大城市100多家“大型医院品牌研究与评价”项目、1000多家“县级医院的生存发展与评价调研”项目。曾任多家上市民营医院的独立董事。
姚淑芳: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学博士,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艾力彼医院管理学院院长,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绩效管理与评估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拥有20多年医疗医药行业项目管理经验。连续多年担任《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副主编,参加医院星级认证、智慧医院建设、投融资、品牌建设、战略规划、绩效考核等十多类管理咨询项目。
刘先德: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星级医院标准化管理高级专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服务认证审查员。主任医师,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公立三甲医院工作20余年,历任临床科主任、医务科科长、副院长。此后长期专注于医院质量管理及评价工作,先后在外资医院(JCI认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民营医院(三甲医院)、某特区医院(ACHS及三甲双认证)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医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医院评审等。自2018年开始专职从事医院管理研究与评价工作。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艾力彼GAHA”),是一家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独立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它结合十多年来医院竞争力排名、智慧医院排名所累积的经验与数据库,建立对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专科能力评价体系、星级医院评价体系、智慧医院HIC(Hospital Information Competitiveness)评价体系。其星级医院评价标准于2019年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ISQua,WHO战略合作机构)的国际认可证书,是中国内地首个获得国际认可的第三方医院评价标准。2021年,艾力彼GAHA的“认证官培训体系”也获得ISQua的国际认可证书。同时,艾力彼GAHA是全球首批获准采用世界银行医疗伦理原则的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还是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绩效管理与评估分会会长单位、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创新技术发展与评价分会会长单位。此外,2018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艾力彼GAHA成为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的在校生实习基地,2021年进一步获批准为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2021年9月,艾力彼GAHA医院评价研发人员获批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院评价学方向)研究生导师。艾力彼愿景:以大数据为基础,努力成为中国最佳的第三方医院暨创新医疗产业评价机构,与国际接轨。艾力彼使命:推动医院管理职业化、推动医疗数据透明化、推动医疗产业智慧化、推动创新产品价值最大化。通过中国医院竞争力排名、星级医院评价、北极星:医院运营与绩效对标、管理咨询和艾力彼医管培训,努力推动医院管理职业化;通过大数据挖掘与研究、智慧医院HIC评价、HIC排名、MED医疗仪器设备智慧化·医院满意度排行榜、IVD体外诊断设备智慧化·医院满意度排行榜、HIT医院智慧技术·医院满意度排行榜、创新科技赋能医管案例大赛、医院运营与绩效对标等数据产品,努力推动医疗数据透明化。艾力彼GAHA组织开展医院第三方评价、医疗大数据、医院专科发展、医院运行效率、民营医院投融资及医院发展战略等学术研究,先后在各类医管杂志发表过几十篇医院管理论文;核心成员主编《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系列(2016~2023)、《中国智慧医院发展报告(2022)》、《中国医院评价报告》系列(2018~2020)、《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系列(2014~2015)、《医院品牌战略发展实录》,主译《美国JCI评审标准》(第四版)等十几本专著。其中《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7~2018)》于2019年获得“优秀皮书奖”三等奖,评价得分在参评的400余部皮书中排第37名,在大健康类皮书中排第1名。从2016年起,《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每年出版一本,包含艾力彼GAHA通过分层分类评价、中外医院对照的排名结果,是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国内外3000多家上榜医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总结分析而成的年度行业报告。
冯常森: 心血管内科硕士,公共卫生政策及管理博士,南方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绩效管理与评估分会副会长。从事医院医疗及行政管理20余年,发表心血管内科及医院管理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健康管理及教育普及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