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22~2023)》是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hina Documentary Research Center,CDRC)推出的针对纪录片领域的年度发展报告。本书内容基于2006年以来CDRC就相关前沿问题所展开的系列调研工作,以国家高度、国际视野、学术品格、中国风格为宗旨,总结国内外纪录片学界与业界专家的观点和论述。在本书撰写过程中,CDRC对全国纪录片领域的生产、传播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通过设立中心研究课题,与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等政府机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省级电视台等主流电视机构,五洲传播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新影集团等企事业单位,以及三多堂、伯璟文化等民营制作机构,腾讯、爱奇艺、优酷、芒果TV、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合作研究等方式,重点针对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专业纪录片频道、院线纪录片、新媒体纪录片以及民间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课题组将所获得的大量一手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并与相关部门的权威信息进行对比印证,全面把握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同时预测了纪录片发展的未来走向。
本书总报告注重行业形势评估、问题分析、发展预测,延续了每年的业态调查,从发展语境、制播格局、创作图景、传播态势等方面对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进行总体回顾,分析阐释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域与创新路径,主张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扎根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纪录片学派”,推动中国纪录片迈向高质量发展。行业报告描摹中国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电影、人类学纪录片等领域发展现状。国际传播针对不同平台、不同题材的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国别研究择取阿根廷纪录片作为研究案例,梳理其产业发展脉络。前沿观察探究中国纪录片技术、内容、产业、美学等方面的最新动态。个案报告选取近三年的优秀作品及经典案例进行剖析。此外,大事记从内容创作、节展活动、政策制度等方面,对2022年中国纪录片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集纳与整理。
何苏六: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主编,“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执行主席,“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首创者、项目主持人,“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召集人。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学术指导,国家级纪录片国际合作机制性平台“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BriDoc)理事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总策划、总导演。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佳百优”理论人才入选者,2017年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第23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年度人物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持“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我国纪实影像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力研究”“纪录片在构建东亚汉文化圈中的功能研究”“纪录片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研究”等项目,著有《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纪录片的观念》《中国纪录片30年:话语权与话语的演进》《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等。纪录片《母亲,别无选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五届国际青年电视节大奖,《迁徙的人》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最佳长纪录片奖。先后担任法国第六届国际青年电视节评委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奖、中国政府“五个一工程奖”、长江韬奋奖、“金鹰奖”、“星光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英国东方纪录片节、韩国(釜山)纪录片节评委,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大学生纪录片评委会主席。
李智: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获教育部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全国新闻学会首届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出版《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国际政治传播:控制与效果》《全球传播学引论》《中国国家形象——一种建构主义的解读》《国际传播》等学术著作18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被《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摘登。曾出版专者《时代景片前的浅笑人生: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研究》,主编论文集《科技与传播:策略及创新研究》;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中国首部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的编撰工作。参与国家社会科学、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研项目数十项,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多次获得“星光奖”“飞天奖”。
韩飞: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讲师、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纪录片、国际传播、视听传播,先后在《现代传播》《当代电影》《当代传播》《电视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著有《中国纪录片的话语变迁与功能演进》《映像中国:纪录片参与下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合著);担任2018——2021年《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执行主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数十篇文艺评论;论文获国家广电总局第六届“星光电视文艺论文评选”二等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中国传媒大学“高水平专著”等荣誉。 担任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理事、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系列活动总撰稿、导演组成员;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第8~9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等影视节展评委。2019年参与成立国家级纪录片国际合作机制性平台“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BriDoc)并负责秘书处工作,该共同体现已被中央领导同志批准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曾任江苏卫视编导,参与策划和导演《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金曲捞》等多档品牌节目。研究方向:纪录片、视听传播、国际传播。
李宁: 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教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