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来西亚政权再度更迭。前副总理、人民公正党主席安瓦尔赢得国会下议院多数议员支持,被最高元首任命为总理。安瓦尔出任总理后,马来西亚政局日趋稳定,国家各项改革和发展议程稳步推进,2020年3月以后执政党与在野党各党派缠斗纷争的局面终结。
本报告以马来西亚大选为核心,系统分析了大选前后马来西亚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重点探讨第十五届全国大选、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马来语作为东盟第二官方语言的推进等议题。
在政治领域,第十五届全国大选后,马来西亚逐渐形成希望联盟、国民阵线、国民联盟三大力量格局,东马来西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最高元首在政坛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在经济领域,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出口(特别是大宗商品出口)的弹性增长、旅游活动的复苏以及政府持续的宏观政策支持,2022年马来西亚经济实现8.7%的增长,增速在世界名列前茅。
在外交领域,马来西亚着力维持大国平衡。在寻求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的同时,明确反对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拒绝孤立俄罗斯,不表态支持日本倡导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构想,而且积极推进与中国的关系,加强与东盟和伊斯兰世界的交往。
在文化领域,随着政局趋稳、经济复苏向好、大国平衡外交推进,马来西亚提出将马来语打造为东盟第二官方语言的目标和具体方案,显示政府确立并巩固马来语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决心和努力。
在安全领域,2022年,气候变化成为主要非传统安全威胁。洪涝灾害对民众的人身安全及粮食、能源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极大危害。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出多项气候政策,并颁布《国家能源政策》,明确气候治理目标,为中马气候治理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宋清润: 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云南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东南亚问题、“一带一路”等等,参加过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多篇,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世界知识》、中国网等媒体分析东南亚问题。
苏莹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马来研究中心主任,马来语专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来语言文学、南海问题、东南亚社会文化、非通用语种专业教育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外文局中马国际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大中小学外语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研究分会理事,中国高校马来语专业发展委员会创会主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马来文版译审及定稿专家。出版专著《马来西亚南海政策研究》,主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东南亚的传播编年》,出版教材8部、专业辞书5部,正式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获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名师奖,2017年度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主持人)、2022年度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参与人)、2023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人)。
傅聪聪: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来西亚、族群关系。
翟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东盟地区论坛(ARF)中方专家名人、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国别学、东南亚、世界政治与国际战略问题、“一带一路”等。曾先后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主要作品包括大量学术文章、政策报告与国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