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蓝皮书”是关于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自2018年首次出版,至今已出版至第六部。本书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支持下,由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组织多位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行业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撰写完成。
《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No.6(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以“聚焦健康新消费 发展健康新产业”为主题。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健康领域新消费从多维度激活、引领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报告》指出,数字化时代下的健康消费革命,不仅更新了消费者观念,也改变了健康产业的生产方式、市场格局和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健康新消费也集中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拓展了健康产业的内涵和边界。《报告》还指出,健康新消费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2022年以来多领域线上健康产品和服务消费市场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其背后是数字经济浪潮叠加三年疫情冲击中居民不断强化的为健康新消费买单的意识。“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结构加速演变、代际更迭、城市人口迁移正在且将持续激活Z世代、新中产、小镇青年、新生代老年人四大健康新消费增量群体。网红营销中关键意见领袖显示出对健康新消费决策的巨大影响力;而具有行业研究资历或职业技能的专业知识平台则展现了受众为健康知识付费意愿的巨大潜力。整体而言,需求端呈现理性回归、求精务实的消费行为主基调,供给端则正在经历深刻重构。在生产端,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健康食品等智能制造优化了生产流程;在产品端,5G终端、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日渐成熟,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型应用加速培育;在供应链端,优化协同和智能决策实现了更高效的物流服务;在营销端,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加速涌现,缩短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更为重要的是,供需对接下的反向定制拉近了消费端与制造端的距离,推动了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
本年度报告包括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调查篇四个部分。总报告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健康新消费与健康新产业交汇共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趋势,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专题篇从多角度分析了居民医疗保健消费、重点群体(儿童、Z世代、老年人、女性)健康新消费、商保与健康管理融合、县/区域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健康体检癌症筛查、脑健康新技术应用以及主动健康与健康老龄化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区域篇分别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和成渝地区居民健康新消费的热点和趋势、湖南省健康科普实施进展。调查篇基于翔实的调查数据,分别分析了预制食品的发展新趋势、国企办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发展现况、互联网健康知识付费发展状况、健康消费产品标准化发展现况以及健康管理(体检)信息系统现况。就相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各篇分报告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年度报告紧扣新消费特征优势,从供需、产业、融合、治理等多方面谋篇布局,对我国健康新消费和健康新产业的共生发展进行了较系统又具亮点的分析。该书将有助于有关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大健康企业、大众等了解中国健康新消费和新产业的最新动态,以期为政府部门出台健康新消费、健康新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企业制定相关战略规划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武留信: 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飞行员健康鉴定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要创始专家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分会会长,先后受聘为中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医学院校的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及移动健康管理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和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等。主要从事军事飞行人员(航天员)医学选拔与健康鉴定、健康管理/慢病健康管理学术理论与健康产业政策等研究。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及军队科研课题2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中华健康管理学》和2018~2024年《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健康管理蓝皮书)。主持完成国家首批健康管理卫生信息团体标准和多个健康管理与慢性病健康管理专家共识。主编的《健康每一天》健康科普图书获多项国家图书出版奖。
陈志恒: 功能医学主任技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创始主任,厚朴生活方式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分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慢性病管理学组副组长,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低碳医学技术与产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功能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功能医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委,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功能医学专委会主委及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委,健康管理领域逆转糖尿病的引领者,著名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智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慢病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2018~2024年《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主要编撰者。
曹霞: 副研究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副主任,2018~2024年《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健康管理蓝皮书)副主编/执行主编。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慢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心身健康管理协作学组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风险管理分会理事,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健康体检与评估专业委员会主委,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社区心身医学分会副主委,湖南省健康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慢病健康管理、心身医学、健康产业政策研究。
唐世琪: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学科带头人,兼任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会长,湖北省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副总编辑,“相约健康百科丛书”之“就医问药系列”《老年人就医指导》分册副主编,《中华健康管理学》副主编等,荣获2017年首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从事老年慢性病的诊疗及预防保健工作,作为省级项目技术负责人率先在湖北省内开展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并一直致力于慢病的营养评估和营养干预治疗。牵头起草并发布专家共识2部,参与制定健康管理医学服务领域的系列共识、指南与规范2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著作5部,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科院STS专项2项。
宋震亚: 现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全科健康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健康体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全科与健康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内科、全科临床工作和健康管理36年,近十年主研慢病健康管理,共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近40篇。参与编写《中华健康管理学》、“十三五”和“十四五”公共卫生与管理本科教材《健康管理学》,参与《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健康管理蓝皮书)的撰写(副主编)。牵头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团体标准之患者服务(健康体检)章节撰写,为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健康管理相关共识的主要参与者及撰写人,《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和《中国全科医学》编委。为“中国慢病健康管理与大健康产业峰会”(五湖健康大会)主要发起人和大会执行主席(2018年和202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主办的“西湖论健”的创始人和执行主席(2013~2024年)。曾获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会首批健康管理专家会员称号及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联合颁发的“全国健康管理个人杰出贡献奖”等。
朱玲: 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原主任、主任医师。现任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慢病健康管理学组组长。主要从事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与抗衰老等研究。担任《中华健康管理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2018~2024年《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健康管理蓝皮书)和《健康每一天》副主编及《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等杂志编委等。参与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一系列共识、指南与规范的编写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等。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全国性及省市级健康管理学术会议作报告百余场。为中华医学会首批健康管理专家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