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报告(202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农业古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广袤的国土造就了丰富多样的乡村遗产。包括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等在内的乡村遗产,既是乡土中国发展的印迹,也是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基础。研究与实践表明,旅游是乡村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并已发展出乡村研学旅游、乡村康养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乡村美食体验旅游、乡村民宿旅游等多种业态。本书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乡村遗产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遗产旅游的发展建议,包括开展乡村遗产要素普查和旅游潜力分析;明确乡村遗产旅游定位和发展原则与路径;加强多部门协同,制定促进乡村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支持政策;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提升对乡村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挖掘乡村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生态服务价值,借力科技手段促进乡村遗产旅游发展;加强相关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强化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报告(2023)》是我国第一部关注乡村遗产旅游的研究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典型案例篇三个部分。总报告回顾了乡村遗产旅游发展的背景与历程,分析了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乡村遗产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专题报告包括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和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三个部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部分重点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与产品、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以及旅游形象建构和推广,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部分聚焦乡村传统习俗旅游、乡村传统技艺旅游、乡村饮食文化旅游以及乡村传统节事活动旅游,分析了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传统村落旅游发展部分梳理了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了传统村落旅游中的乡村民宿发展、主客交往交流交融、女性参与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了中国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典型案例篇主要介绍了北京爨底下村、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北京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和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