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八部对河南省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跟踪研究的年度蓝皮书,由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组织创研。该书以“双创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为主题,分为总报告、专题篇、产业篇、区域篇和探索篇,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反映2023年以来河南双创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做法和成效,为扎实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助力河南从制造业大省向先进制造业强省迈进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总报告。该部分由两个分报告组成。《河南省创新创业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的态势与展望》,在对河南省创新创业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的总体态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024年创新创业赋能河南省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前景展望和对策建议。《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入手开展实证分析,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示范区)(以下简称18个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河南省18个城市的创新能力评价得分和排名。
第二部分,专题篇。该部分基于河南省创新发展实际,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重构重塑中的作用、数字化驱动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双招双引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对河南省双创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情况开展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三部分,产业篇。该部分紧密结合河南省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的新要求,选取先进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冷链食品等五大重点产业链,对其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推动河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助力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第四部分,区域篇。该部分以郑州、洛阳、新乡、南阳、许昌、平顶山等地市为研究对象,对各地的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提出郑州都市圈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洛阳制造业补链延链强链、新乡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南阳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许昌营商环境优化带动产业链提升、平顶山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第五部分,探索篇。该部分以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河南产业数智化转型、河南省产业链绿色化水平提升、产业分类统计赋能河南省产业链提升、河南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链提质增效视角下企业行政合规、河南农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展现了河南省在双创赋能产业链提质增效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同时也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河南省现代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晓慧: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产业创新、区域创新、企业发展。
张冰: 博士,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部部长,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金融学、创新创业。
于善甫: 男,教授,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企业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持地厅级课题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领导科学》《商业经济研究》《农业世界》《当代经济》《河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4篇被EI、CPCI检索,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项。
张志娟: 硕士,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创新。
豆晓利: 中国(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农村农业研究部副部长,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创新创业。
郭军峰: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发展、国际贸易。
杨保成: 男,汉族,出生于1972年10月,河南滑县人,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专业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弗吉尼亚大学MB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作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杨保成受河南省委、省政府委托,担任国外高校研究工作专家组组长、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改革试点工作专班专家组组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中国教育信息协会副理事长,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理事,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管理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院士专家促进会常务理事,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香港分会会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担任河南省民办高校中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一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小分子新药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负责人和河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等。在Adv.Mater.,ACS Nano,Adv.Funct. Mater.,J.Am.Chem.Soc.,Small和《高等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获得包括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地厅级以上奖励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4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受邀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举办的多个重要活动中作专题报告;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金融时报》等采访报道。
喻新安: 男,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委副主任,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新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十五”至“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三、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届(2011)“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第三届(2012)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先后在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代表作有《大省崛起:中原经济区论略》《新型三化协调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中国新城区建设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原经济区研究》《新型城镇化引领论》《中原崛起之路》《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河南模式》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工业经济》《改革》《中国改革》《经济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50多部(个人专著8部),获省部级社科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
胡大白: 教授,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中国当代教育名家,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第一届至第三届及第五届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第四届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执行会长。荣获第三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60年60人中国教育成就奖”、“中国好人”、“中国好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终身荣誉奖”、“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等荣誉称号。 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开创者、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研究”等;出版《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当代卷)》《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民办教育发展及趋势研究》等著作;发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关于民办高校董事会建设问题的思考》《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初探》《中国共产党的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探析》等论文50余篇。多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奖、河南省发展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