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联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共同精心打造,从2004年开始每年连续出版,持续关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走势,形成了系统性研究成果,刻画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本报告集聚国家、地方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等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我国从宏观到各个地区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追踪研究,对区域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性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解析,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通过总报告、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模块,深入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总报告分析了2023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研判了202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预测了202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京津冀地区篇对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对外贸易等进行了专题探讨。长三角地区篇对长三角国际金融的碳减排影响、文化产业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篇对广东对外贸易、企业科技创新、城乡区域协调、大湾区科创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西部地区篇分析了中部地区城市营商环境、山西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等问题。东北地区篇对东北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附录部分对2023年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事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杨维凤: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在《新华文摘》等公开发表50余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首都智库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11部。
王德利: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入选北京市第八批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出版专著4部,参编著作7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20余篇;10余篇研究报告获得北京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40余项,主持及参与区域规划等40余项;独立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调查研究成果优秀奖等省部级奖项。
赵弘: 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入选北京“高创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在我国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现代化都市圈等研究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及其他各类研究课题15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10项。
游霭琼: 经济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经济学会理事,广东省区域与产业创新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对外经贸、人才发展理论与政策等研究。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各类研究项目约百项,发表各类文章、论文6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多项成果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人才发展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