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沿江11省市,从“推动”、“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再到“进一步推动”,先后在重庆、武汉、南京、南昌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把脉定向。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8年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引领下,沿江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实践,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共抓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从长远来看,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上中下游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加强化工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尾矿库污染治理,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巩固好长江“十年禁渔”已经取得的成果,加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推进长江禁捕工作;强化重要支流和河湖保护修复、湿地生态修复,加强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二是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长江经济带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沿江省市全力打造一流产业创新高地,为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三是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立足各自优势与特色,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为全国稳外贸稳外资作出重要贡献,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走在前列。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推动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融合,深化通关体制改革、健全长江“大通关”体系,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四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沿江省市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五是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沿线省市在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谋良策、出实招,取得了长足进展。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化,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强长江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长江流域文明探源,推动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