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是2023年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主攻方向。建设一个与有形城市对应的数字孪生城市,既能更加高效地管理城市,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而超大城市的特性更提升了深圳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作为国内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十四五”以来,深圳聚焦“四个先锋城市”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以数字孪生为特点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努力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在数字底座、数据体系、智慧应用、数字安全、技术攻关等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深圳乃至全国智慧城市相关领域建设与发展成就突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结合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和实践的比较研究,深圳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打造全球一流的数字先锋城市,需要适应智慧城市建设新趋势,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健全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有序推进数据开发利用,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创新应用,采取一系列相应对策措施。
在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之下,深圳持续优化数字政府建设,极速先锋城市建设快步前进,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城管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推进气象数据要素交易试点改革与探索数据交易所建设方面居全国前列,在第三方数据服务赋能数字政务方面深圳有了值得关注的成功案例。
袁义才: 南开大学毕业,经济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3年),研究员,现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化城市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深圳市政协委员(第七届),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城市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软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公共经济、科技管理,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参与合作出版著作7部,约130万字,代表作有《公共经济学新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公共产品的产权经济学分析》(《江汉论坛》2003年第6期)、《关于民主、专制及“中国道路”的公共经济学思考》(《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5年第2期)等;参与或主持了30多项国家、省、市、院级重点研究课题,主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多层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双区驱动’下深入推进珠江口东岸国际一流都市圈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研究”等市级课题;多项成果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陈凯: 创新科(UIT)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长期从事企业高级管理工作,具有多年政府、跨国公司工作经验,连续多年获评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经济人物。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信息技术领域归国留学生,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在面向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企业级存储方向持续深耕,在存储技术的前沿领域卓有建树,拥有百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和著作权,并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带领创新科公司发展成为立足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存储领域领导厂商、工信部产业化重点支持大数据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十大新兴高科技企业称号,成为国家发改委云城市承建单位、工信部高科技自主创新基金获奖单位。
陈晓宁: 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董事会秘书,深圳市知联会副会长,政协深圳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擅长项目投融资、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建管养运”。曾供职于中国建筑总公司所属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同时担任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协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深圳市多功能智能杆专家委员会专家,参与编著《基于5G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
刘东华: 深圳市气象局科技与数据管理处处长,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长期负责“深圳天气”、智慧城市(数字政府)信息化建设、数字政务服务、天文与气象科普服务等相关工作,是深圳市气象局首席数据官的数据专员,具有丰富的气象科技产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方面工作经验,承担了全国气象数据交易试点、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平台建设等工作;先后组织推出了“叫应”系统、深圳台风网、智慧气象服务中台、i深圳气象服务专区、粤政易气象信息专区、智慧气象“安全伞”、“气象+城市生命线行业应用场景”等具有实用性、可推广、可示范的气象信息平台。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气象科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