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报告(2023~202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报告(2023~2024)》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组织编写,是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报告主要归纳、总结和梳理了2021~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理论探讨和专题分析。报告共分为总报告、行业篇、生态篇和专题篇4个部分。

报告指出,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主要抓手,通过深化重点领域金融创新、协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等措施,积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但与国内外成熟金融中心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并未形成发达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地区辐射能力亟待提升。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以开放的姿态建立地区最优金融生态,与东部金融中心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

报告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一,资本市场薄弱。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必须依靠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和金融辐射能力,而成渝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主要短板就是缺少能辐射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资本市场。第二,产业发展趋同。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成渝两地在空间上未产生良好的产业和金融合作条件,对两地的产业分工协作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在现有竞争体制基础上,两地难以建立起相互协作的共生型金融生态系统。第三,空间布局分散。重庆市金融核心区分散在江北嘴、解放碑和长嘉汇3个片区,金融核心区的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且片区间未形成差异化定位,不利于西部金融中心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塑造。第四,协同共治不足。成都和重庆是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金融发展上存在竞争大于合作的可能,进而导致资源浪费、沟通不畅等问题。

报告建议,协同共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的必然出路。第一,优化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加大对法人金融机构的培育力度,继续引进培育基金及证券机构,积极引进培育私募及风险投资机构。第二,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成渝地区西部环境资源交易所,在碳排放权等方面深化西部地区跨省、跨区交易合作。第三,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成渝地区应当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集聚金融资源和要素市场,加快形成现代金融体系,加快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金融市场的地位。第四,处理好成渝之间的竞合关系。成渝两地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准确找到合作的切入点,建立优势产业集群,优化经济生态和金融生态。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