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回顾和盘点2023年首都文化发展建设的总体格局和整体状况,对2023年文化发展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就与新动态等进行分析。本书总报告聚焦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开研究分析,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2023年北京文化发展总体态势与指数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盘点2023年北京文化各领域发展状况;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新时代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亮点与特色;第四部分提出北京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全书另设“文化战略与文化示范”“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文化惠民与公共服务”“文化创新与融合发展”“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五个主题性板块,分别论述北京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博物馆之城”建设、文化产业新趋势、文化贸易与文化交流互鉴等重点与热点问题,既有从宏观角度对北京文化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分析,也有针对文化发展具体领域的细致研究,并且结合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2023年北京文化受国内外大环境以及文化政策影响在总体上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文化产业业态发展真正全面摆脱了过去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文化市场整体复苏,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畅通,产业链优化升级,文旅行业景气指数上升,文化企业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2023年初开始,许多领域如文化产业营收、演艺活动、旅游市场等都逐步摆脱疫情影响,走出一波增长行情,随着资金、政策等因素推动,加之市场活跃度提升,增速也在不断提升;社会全面开放促使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开花,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文化活动的场次和参与人数都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2023年北京全面推进文化各领域的发展,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建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呈现新的面貌,体现北京文化持续发展的韧性与活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稳步向前,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推动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落实落细,文物与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不断夯实,文化遗产保护的北京品牌日益闪亮在国际舞台;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文化与科技的交响演绎出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的大好前景,文旅消费活力涌动,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文化新业态成为拉动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文化新地标不断上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渐完善,公共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优质文化供给日趋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质效提升,居民满意度较高;以品牌活动为抓手,巩固交流对话平台,北京积极发挥对外交流窗口作用,创新中华文化国际表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总体上在文化数字化引领产业发展、“演艺之都”建设初见成效、北京文化论坛成功提质升级、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大国外交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且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强国建设北京实践。
王淑娇: 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城市文化。在《外国文学》《中南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外国语文》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
祁述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原国家体改委所属中国改革报社、中国改革杂志社工作。先后任《中国改革报》总编助理、《中国改革杂志》主编等。2000年调入国家行政学院,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聘为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化问题、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业等研究。参与多项国家文化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研究和起草。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承担中央和国家部委、国家高端智库等委托课题60余项,独著、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先后获得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等各种学术荣誉20多项。 近年来,参加多项国家文化发展政策、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等有关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先后被聘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终审顾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等,并被多个地方政府聘请为文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出版著作多部。独著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艺术》等。
黄仲山: 文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北京市文艺学会会长,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文化理论和首都文化发展研究。曾在《山东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浙江学刊》《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各类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北京古都变迁与文化话语演变》《审美趣味与文化权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首都新型高端智库重大项目1项。曾参与编写《中国文学年鉴》《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等。
陈镭: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首都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市文艺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文化理论、城市文化研究。出版《文化资本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等专著。
景俊美: 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批评、戏剧戏曲理论与实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传统节日当代精神价值研究》《回望与探索:文艺评论的价值确立与文化立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和北京市人才项目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