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地方债始终为中国债券市场第一大品种,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债存量规模已超40万亿元,在债券市场中占比为26%。近年来,地方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了稳增长、保民生、补短板、促基建的作用,并助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有序推进,持续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重要、社会各界关注度最高的热点之一。
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但仍面临多重压力,在土地财政持续弱化、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市场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持续上升。在稳增长与防风险的政策基调下,地方债发行规模再创新高,在“一揽子化债”方案推进下再融资债大幅增加,助力缓释债务风险;地方债新增限额保持高位、募投领域持续拓宽,积极支撑稳增长、促基建。与此同时,常态化风险防控力度不减,全链条、穿透式严监管进一步落实落细,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序发展的同时,地方债市场仍然存在付息压力加大、内部结构失衡、投资撬动作用有待提升、配套市场基础设施有待健全等问题。展望未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调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后续积极财政仍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发力点,地方债将继续稳步扩容、优化结构;同时注重效率提升,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好政府部门的投资引导作用;并将持续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境内外地方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本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延续往年撰写思路,结合宏观经济领域新动向、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新政策、地方债市场运行新现象等,运用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2023年地方债市场整体运行情况、31个省(区、市)地方债市场运行情况、地方债资金投向特点及八大主要投向领域情况。此外,本书还结合“一揽子化债”方案推进、特殊再融资债重启的新背景对特殊再融资债助力债务化解展开了研究;基于地方财政承压、债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的现状探究了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支持地方债务可持续发展;对美国、日本地方债发行管理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等。围绕上述一系列研究,本书就新形势下地方债的发展演进做出了合理展望,就各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投资者、政府等市场参与方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助力我国地方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孙晓霞: 中国国债协会会长,曾任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兼任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曾工作于财政部商贸司外贸处、金融司金融二处,是我国财政金融改革和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金融体制改革、PPP和地方政府债券等。
袁海霞: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执行院长,财政部政府债务咨询专家,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政府债务研究中心联席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债与城投行业、宏观经济、债券市场等。
毛振华: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兼任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诚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曾担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信用评级理论、健康经济学等。出版《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十年宏观、十年政策、十年理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资本化企业制度论》《信用产业概论》等多部著作,并主编《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互联网医疗蓝皮书: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投资蓝皮书:中国ESG投资发展报告》《健康经济学》等专业书籍。在《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财政科学》《中国金融》《中国卫生经济》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曾先后在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从事经济研究工作。
闫衍: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亚洲信用评级协会理事。同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特聘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出版《经济发展、区际非均衡增长与债务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报告》《“债务—通缩”压力与债务风险化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等著作。同时,作为主要作者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国金融》《改革》等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发展的学术论文。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国际”),前身是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0月,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从事信用评级、金融证券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服务机构。中诚信国际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用评级、风险评估服务提供机构,从事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海外市场资信评级业务及投资者服务业务。中诚信国际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武汉、深圳、香港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区域基地。作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引领者,中诚信国际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评级技术研发和评级方法创新,开发了成熟的信用评级体系,完成了数十项开创性的评级业务。中诚信国际深耕国内外债券市场,提供的信用评级产品和服务包含中国债券市场全部品种,业务遍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港澳台地区,并覆盖亚洲、欧洲、美洲。成立至今,中诚信国际在中国的综合市场份额始终稳居第一。中诚信国际始终秉持诚信、严谨、尽责的职业操守,致力为资本市场提供独立、客观、专业的信用评级产品和服务。公司专业、规范的运作得到监管部门、发行人、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具有良好的口碑,多次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市场化评价中居于首位,在各类行业和境内外媒体评比中屡获“最佳评级机构”称号。中诚信国际依托多年来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的研究团队,持续开展宏观经济、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主权信用、行业研究、绿色金融等领域的研究,聚焦于国内外经济动态、债券市场发展及前沿性热点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近年来,中诚信国际与决策部门及监管部门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多次受邀参加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决策部门组织的座谈会,参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国家金融管理局)、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委托的多项重点课题,为决策及监管部门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依托博士后工作站,中诚信国际与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诚信国际博士后工作站多次获得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在全国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并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获得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