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

核能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共识。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13台,总装机容量371510MWe,分布在31个国家。2023年,全球有5台机组新并网发电,其中中国1台,斯洛伐克1台,美国1台,白俄罗斯1台,韩国1台;共有5台机组永久关闭,包括比利时1台,中国台湾1台,德国3台;有5台核电机组新开工建设,其中中国4台,埃及1台。核能凭借其能源禀赋和固有优势,成为世界各国加强气候治理、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战略选择,全球迎来了核能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三代核电技术正在全球开展大规模商业部署,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成为未来发展的焦点,第四代核能系统和核聚变堆等先进核能技术竞相发展,核燃料市场和供需格局重塑步伐日趋加快。2023年,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4.17亿千瓦增加到2050年的6.2亿千瓦,全球核能快速发展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本报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2023年我国核能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在核能产业发展方面,2023年,我国商运核电机组数量达到55台,额定装机容量达到5703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全年核电发电量4333.71亿千瓦时,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保持高位,商运核电机组运行安全情况保持全球最高水平。核能综合利用的场景不断拓展,核能在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非电领域的应用逐渐展开,核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用不断凸显。核能产业链供应链能力持续提升,核燃料循环产业及核电设备供应体系不断完善。一批关键设备和关键材料相继实现国产化,一批国际领先/先进的大型试验台架和设施建成,国家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核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产业成熟度显著提升,核心平台、装备及材料自主化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核技术应用产业在工业、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成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助力。在核能科技创新方面,2023年,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推进,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正式商运投产,钠冷快堆、铅铋堆、熔盐堆、小型堆、聚变堆等关键技术持续取得新突破,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系列技术取得新进展。在核能国际合作方面,我国海外国际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成果丰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核能双边合作,在国际核电建设、天然铀、技术服务合作方面取得新成果。在核能行业管理和安全保障方面,2023年核能行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持续提升,行业管理有序开展,核应急管理不断完善,核安保与核材料管制进一步加强,核能行业交流更加广泛,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在核能科普宣传方面,政府层面设立核能科普专栏并积极组织指导各类科普活动;企业与学校、媒体、社会组织等深入合作,持续创新核能科普内容与形式;科协、协会、学会等积极发力,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

本报告分析了核能当前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提出了若干思考建议:持续核能规模化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推动核能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加大统筹规划力度,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核能发展环境,加强涉核公众沟通和核科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