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发展报告(2024)

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检察公益诉讼自入法以来,取得了辉煌成绩,已经成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之一,中国的检察公益诉讼不断为世界公益诉讼提供中国的样本和资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新方位,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改革导向,持续深化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更加成熟定型,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本书对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热点和实践现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旨在促进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为优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更坚实有力的“检察担当”。本书共5部分(含21篇报告):总报告、全国篇、地方篇、专题篇和案例篇。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在2022年蓬勃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公益诉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实践方面,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9.5万件,持续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展现公益诉讼的制度价值。在立法方面,2022年检察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拓展至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农产品质量安全、妇女权益保障四个领域,检察公益诉讼面向更广阔空间,发挥更大作用。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一项新兴的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须立足于实践经验,进一步强化检察公益诉讼的顶层设计并完善立法。检察公益诉讼具体包括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民事公益诉讼、检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三类,它们在2022年的实践运行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制度目的不明晰;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中,存在诉前公告程序的适用较为僵化、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具有局限性、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中相关费用去向不明确等问题;在检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存在裁判文书中对检察机关的称谓不统一、案件审理时审判组织适用不统一、提起诉讼必要性欠缺、检察机关出庭人数与分工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而在具体的检察公益诉讼运行环节方面,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磋商程序如何完善和优化、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拓展的价值何在、检察公益诉讼能否适用惩罚性赔偿、大数据技术运用于检察公益诉讼的必要性等问题也亟须予以探讨和回应。为此,应当立足于检察公益诉讼与其他主体提起的公益诉讼的区别及差异,明确检察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以“诉”的形式履行法律监督本职的核心定位,在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的大背景下,就当前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运行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予以剖析,提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及相关具体的完善建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