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成为国际商业投资焦点。2023年,国资委持续强化对央企ESG管理框架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国有企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多部委联合发布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优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强化社会责任实践与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2024年,“两会”再次将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置于国家议程的核心,明确了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具体路径。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迈入规范化、强制化的新时代,与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标准紧密接轨,该指引增强了对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要求。基于以上背景,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开展了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并编写《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4)》。
2024年,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以过往研究为基础,按照证监会分类标准,主要从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沪深300指数、科创50指数、明晟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MSCI CHINA 200)、中证500指数等A股成分股中筛选出十四大行业样本企业共508家加以研究,旨在反映中国资本市场整体ESG发展水平。
本研究报告由总报告、技术报告、行业报告、指数报告、专题报告等部分构成。从理论层面对ESG国际标准指南和ESG国内政策进行梳理,简要介绍ESG标准和ESG政策的时间历程、适用范围、内容要求、主要特点、主要影响等,在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聚焦于中国市场的特定情境,对本年度ESG评价研究方法进行了更为精细化的完善与优化,结合行业特点设置关键指标,并引入风险矩阵分析法等方法,最终形成本年度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方法。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分析,本报告深入解读了中国上市公司在ESG管理方面的进步与挑战,旨在为投资者提供重要参考,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分析发现,2022~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得分整体处于中上水平,社会维度信息披露水平相对偏高,但环境维度整体表现较薄弱,在14个行业大类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整体表现较好。本书聚焦分析中国十大核心行业的上市公司在ESG领域的实践水准,并从不同维度将样本评价为优秀的具体维度实践进行展示,并归纳提炼出五大发现和五大趋势展望。这十大核心行业分别是制造业(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制造业(其他),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结论上看,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进步明显,各行业呈现全面推进ESG的发展态势。其中,能源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ESG实践水平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书将以专题报告形式,分析该行业的ESG发展现状。
通过不同股票价格指数的ESG评价比较,本研究发现,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和科创50指数三个指数样本2022~2023年ESG综合评价等级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外部监管环境逐步收紧的情况下,成分股上市公司已经在ESG管理方面建立了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意味着它们可能面临一些持续的挑战。另外,本书特别纳入了在行业中具有典型性或在ESG管理领域起到示范作用的上市公司作为实例,并邀请可持续发展领域、各行业专家做点评,以激励和推动更多企业投身ESG实践,为其他企业融合中国市场特色、提高ESG管理与实践水平提供参考。
王晓光: 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心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社会责任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企业国际化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品牌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可持续竞争力领域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劳工组织(ILO)、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国际组织与国家部委的研究项目数十个,主持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咨询与培训项目上百个,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
肖红军: 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工程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成长方面的研究,曾经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委委托的重要研究课题,出版企业社会责任著作多部,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原名中国工业企业管理教育研究会,创建于1981年。1995年3月经民政部批准,改名为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作为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的主要职能是向政府反映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企业管理对策建议;总结和推广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开展管理咨询服务;进行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协调全国大专院校企业管理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开展企业家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国家间的学术交流等。研究会现有理事单位近300家,涵盖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自成立以来,研究会不仅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培训了许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而且就高等管理教育的改革、成人教育的发展等问题向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委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好评。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原为2014年成立的“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专业委员会”)的定位是充分发挥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的优势,将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联结起来,引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高中国企业的责任竞争力。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单位来自全国多个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主要任务是从事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研究、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管理与教学案例开发、举办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活动与会议、开展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跟踪评价、提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高端培训和咨询服务。
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 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一家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国内专门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推广的专业机构,其核心团队包括了国内较早从事社会责任研究和实践的主要专家。研究院致力于为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社会责任领域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服务平台、沟通平台、创新平台和合作平台,积极推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院始终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服务专业机构为着眼点,坚持秉承“融生达道、智造卓越”的办院宗旨,融知成智,积极为企业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用智慧帮助更多企业成就卓越。研究院拥有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经验丰富、胸怀激情、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与服务团队,造就了一批资深的企业社会责任专家。研究院拥有广泛的产业、学界、政府、国际机构资源,建立了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国际平台,与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政府主管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联系,形成了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国内一流专家组成的“智库”。研究院长期以来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咨询、培训和传播,出版了多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社会责任著作或研究报告,创新开展了多次不同形式的企业社会责任专项培训,研发了适合中国企业实际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模式,为30余家中央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社会责任的专门咨询服务,组织了多次具有广泛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和国内会议,积极为企业搭建社会责任的沟通与传播平台。研究院目前是国家标准委员会核心合作单位,参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以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标准的制定。研究院创新推出了以社会责任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为基础,以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为主线,以可持续竞争力提升为目标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模式。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能源院”)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中央企业新型智库的主体单位,努力建设能源电力行业的世界一流高端智库、国资央企领域的世界一流新型智库、电网企业改革发展研究的世界一流企业智库,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国网能源院起步于1980年电力工业部设立的动能经济研究所,历经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研究所、北京动力经济研究所、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至2009年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建,走过了40余年的峥嵘岁月。国网能源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质,通过了ISO管理体系认证,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一批研究咨询基地,是中央企业智库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支撑机构,是世界银行注册咨询单位,连续多年入围中国智库、全球智库的权威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