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4)

过去20年,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成为国际商业投资焦点。2023年,国资委持续强化对央企ESG管理框架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国有企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多部委联合发布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优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强化社会责任实践与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2024年,“两会”再次将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置于国家议程的核心,明确了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具体路径。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迈入规范化、强制化的新时代,与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标准紧密接轨,该指引增强了对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要求。基于以上背景,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开展了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并编写《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4)》。

2024年,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以过往研究为基础,按照证监会分类标准,主要从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沪深300指数、科创50指数、明晟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MSCI CHINA 200)、中证500指数等A股成分股中筛选出十四大行业样本企业共508家加以研究,旨在反映中国资本市场整体ESG发展水平。

本研究报告由总报告、技术报告、行业报告、指数报告、专题报告等部分构成。从理论层面对ESG国际标准指南和ESG国内政策进行梳理,简要介绍ESG标准和ESG政策的时间历程、适用范围、内容要求、主要特点、主要影响等,在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聚焦于中国市场的特定情境,对本年度ESG评价研究方法进行了更为精细化的完善与优化,结合行业特点设置关键指标,并引入风险矩阵分析法等方法,最终形成本年度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方法。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分析,本报告深入解读了中国上市公司在ESG管理方面的进步与挑战,旨在为投资者提供重要参考,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分析发现,2022~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得分整体处于中上水平,社会维度信息披露水平相对偏高,但环境维度整体表现较薄弱,在14个行业大类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整体表现较好。本书聚焦分析中国十大核心行业的上市公司在ESG领域的实践水准,并从不同维度将样本评价为优秀的具体维度实践进行展示,并归纳提炼出五大发现和五大趋势展望。这十大核心行业分别是制造业(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制造业(其他),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结论上看,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进步明显,各行业呈现全面推进ESG的发展态势。其中,能源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ESG实践水平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书将以专题报告形式,分析该行业的ESG发展现状。

通过不同股票价格指数的ESG评价比较,本研究发现,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和科创50指数三个指数样本2022~2023年ESG综合评价等级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外部监管环境逐步收紧的情况下,成分股上市公司已经在ESG管理方面建立了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机制,同时也意味着它们可能面临一些持续的挑战。另外,本书特别纳入了在行业中具有典型性或在ESG管理领域起到示范作用的上市公司作为实例,并邀请可持续发展领域、各行业专家做点评,以激励和推动更多企业投身ESG实践,为其他企业融合中国市场特色、提高ESG管理与实践水平提供参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