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和新旧动能结构性调整压力,广州始终保持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激活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市能级。在流量活力释放、结构优化见效、新兴动能蓄力等积极因素持续累积下,广州市经济运行在承压中稳步恢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2024年,广州经济稳的基础继续夯实,进的力量不断积聚,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同时,广州面临工业增长疲乏、有效需求偏弱、工业大项目接续不足等困难挑战,建议继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聚力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大投资项目储备和城市更新力度;努力把城市规划引领、枢纽能级支撑、市场空间赋能的有利条件转化为增长动能;形成政策措施合力,发挥科技创新引力,挖掘扩大内需潜力,树立标杆示范加速“两业融合”,采取综合策略应对房地产业复苏挑战,在攻坚克难中不断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陈泽鹏: 博士,中共广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兼市委财经办副主任,曾任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长期在广州市委、市政府从事产业规划和政策研究工作,组织或参与了广州城市发展规划、财政税收体制创新、党建和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等领域的专题调查研究。
陈小华: 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管理学硕士。曾在广州市荔湾区、花都区、萝岗区、黄埔区、增城区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经济功能区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发展,组织并指导多项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区域功能定位、统计改革创新等领域的专项调查研究。
李文新: 广州市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等。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街道和社区建设意见、简政强区事权改革方案、投资管理实施细则等多个政府政策文件起草工作,参与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系列丛书的编写。
薛小龙: 博士,广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数字化管理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2011~2017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工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管理现代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工程管理学报》副主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合作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工程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涂成林: 博士,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智库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州市政府第三、四、五届决策咨询专家;获国家特别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州市杰出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主要从事城市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政策、国家文化安全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和省市政府委托项目60余项。获得教育部及广东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奖项和人才奖项20余项,获得多项“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报告奖”,2017年获“皮书专业化20年致敬人物”称号,2019年获“皮书年会20年致敬人物”称号。
谭苑芳: 博士,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城市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理事长、广州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等。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国家文化安全、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城市文化、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学等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其他省市重大、一般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在《宗教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及“全国优秀皮书报告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