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

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3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建设目标10周年。互联网全方位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且近两年来,随着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其对互联网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形塑甚至是人类文明的走向,都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面对新一代智能技术浪潮和愈加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系统深入研究中国未成年人网络运用的情况,显得必不可少且尤为迫切。

自2006年起至2024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项目已完成12次全国大调查,本书是“青少年蓝皮书”的第10部。基于本年度最新调查数据,本领域专家学者对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最新情况进行系统研究与专项报告,全面总结当前中国未成年人用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并对中国未成年人最新网络交往情况、网络玩法、网络文化、网络素养等议题进行重点报告,以期携手共创以未成年人为本、与未成年人友好、为未成年人赋能的“陪伴式互联网”。

本年度调研主要发现:①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持续降低,未成年人触网时间的城乡差异较为显著;②手机仍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设备,各类AI上网设备开始涌现;③休闲娱乐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目的,城市地区未成年人网络玩法更多元;④未成年人网络信息检索、网络内容创作等基本技能不断提升,且掌握网络技能的年龄不断提前;⑤未成年人对网络负面效应感知不断增强,且受性别、地域、家庭结构与住宿模式等因素影响;⑥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课程普及率不高,其网络安全与权益保护值得进一步关注;⑦网络流行语是最受未成年人欢迎的玩法,网络模仿现象突出;⑧游戏社交渐成风尚,且存在一定男女性别差异;⑨网络文学、二次元、国风国潮等网络文化逐步影响未成年人价值观;⑩家长规范未成年人上网现象较为普遍,未成年人因上网问题与家长产生冲突的现象较为突出;⑾家庭内存在“网络技能互授”现象,家庭关系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有显著影响;⑿未成年网民职业选择类型多样,传统职业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在上升。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①AI技术与AI设备逐步受到未成年人关注,但其AI素养有待提升,AI鸿沟逐步出现;②未成年人网络跟风模仿现象突出,网络或会导致社交焦虑、价值观混乱等问题;③“青少年模式”实际使用率仍然较低,亟待从理念、内容、技术等层面进一步优化。

推进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的针对性建议包括:①充分研判新一代AI技术给未成年人用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注重提升未成年人的AI素养;②强化低龄儿童的用网教育,重视朋辈示范作用,合力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③鼓励网络平台探索运用AI技术,打造个性化、陪伴式“未成年人模式”。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