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农业文明的见证者,是农业伦理的参与者,是古今中国的贯穿者。黄河是比个体生命更深、更广的自然之物,又是穿行于天地之间、显现天道的自在之物。黄种人、黄河水、黄土地是人与河流、人与土地共生共存的必然结果,又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交相辉映的历史印记。河流之“黄”、土地之“黄”与人种之“黄”在环境的变迁、农业的发展中涌现出了淳厚的气象、和谐的美感。在与河湟文化、河套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的地域性交互中,黄河文化显现出了“多元”的特质。在与华夏先民的历史性共生中,黄河文化折射出了“一体”的意识以及普遍性的集体记忆。黄河文化关乎黄河精神、黄河气象,兼容乡土文化、城市文化,既指向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共通性,又依循“和而不同”的原则性。黄河既是实存的、依循自然规律而演变的生态系统,又是连接华夏大地与中华儿女的、具有情感性与精神性的文化生命。黄河文化作为黄河之水、黄河流域的精神载体,勾画了国人的生活图景,显示了国人的存在方式。精神性的“真”、伦理性的“善”与艺术性的“美”在黄河之水、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文化中获得了动态的融合。
田宝祥: 甘肃庆阳人,哲学博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系副主任,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在《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诸子学刊》《齐鲁学刊》《科学与无神论》《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项目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