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面临受众范围广、所涉国别区域多、需求差异大等难题,并且这些问题还将持续存在。但大道至简,面对这种多元性、复杂性,传播之道的关键在于做好受众研究,做到按需供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报告(2024)》聚焦于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产品的供需变化、现状与趋势问题,以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作为调查研究重点案例,辅以移动终端的学习软件、在线教学效果调查等;同时,着眼于中华语言文化传播、传播模式与策略研究,选择中医药和语言艺术、跨境电商、大型国际赛事、自媒体平台以及志愿者等视角,来深入调查中文传播路径优化问题;在对168个国家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俄罗斯、埃及、澳大利亚、巴西作为重点进行了国别调查研究,从语言产品供需研究的角度为中华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贡献策略思考。
本报告指出,目前,国际中文教育亟待建立市场、产品、成本观,重视民间传播力量,讲求经济效益,注重传播效果。为此,应对国际中文教育目标进行分解,有效开展受众需求调查,理清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深入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平台和产品调查,包括传播主体、内容和效果调查等,以“人”为中心,探讨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优化路径;根据对目标国家的研究,定制式打造国别化中文学习产品。同时,应发挥语言产业的作用,构建科学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从语言产业研究的视角来看,语言培训(教育)、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语言会展等多个语言行业都是语言传播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语言产业、语言行业、语言企业的作用和力量,使语言培训(教育)、语言翻译、语言出版、语言会展等行业形成传播合力,构建科学的语言传播体系;在此基础上,着眼市场需求、有效供给、成本核算等问题,对语言传播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科学管理。
李艳: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共建“术语资源开发应用研究基地”负责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协同创新联盟副会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名誉会长。美国密歇根大学、加州太平洋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中国台湾元智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产业、语言文化传播、国际中文教育等。 担任《语言产业研究》《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产业发展报告》主编。著有《语言消费论》《语言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生活》《北京老字号的语言与文化》《在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叉点上》等。在《语言文字应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现代传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等报刊发表语言产业研究、语言文化传播研究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语委、原文化部、北京社科规划、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的前身为“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依托首都师范大学,聚焦语言产业学术研究、语言产业学科建设及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的开放式学术平台,是国内首个专门、系统进行语言产业研究的科研机构,致力于以产业经济、语言文化跨学科视角,为国家语言决策、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出版了《语言产业导论》《语言消费论》《语言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等专著,以及国内第一套“语言产业研究丛书”;研编了我国首部区域语言生活智库报告《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首部《中国语言产业发展报告》;组编了选题丰富的“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及“语言文化大讲堂丛书”。率先开展语言会展研究,组织建成我国第一个语言文化主题数字博物馆“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出版《世界语言文化博览会博物馆概览》;提出“展会馆园四位一体”语言会展发展理念和“中华语谷”愿景。发起“中国语言产业论坛”;策划论证、组织筹办了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填补世界华语区语言文化主题博览会空白。与科大讯飞等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
贺宏志: 研究员,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市学位办主任、北京市语委办主任。推动了语言产业研究交叉学科的建设,开拓了语言会展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产业、语言文化建设、语言管理等。出版有《教育科学学引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及其推进策略研究》《国际社区教育比较研究》等。主编国内第一部语言产业研究专著和国内第一套“语言产业研究丛书”。组编《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语言文化阅读书系”“语言文化大讲堂丛书”等。发表教育研究、语言产业研究等学术论文30余篇。
汪张龙: 科大讯飞副总裁,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全球中文学习联盟秘书长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事智能考试和语言学习方向核心技术及应用研究,曾参与制定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语委“十五”重点课题“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语委“十三五”重大课题“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