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4)》是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组织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研究人员撰写的年度性报告。本书系统总结了2023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成就,并对2024年深圳市社会治理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本书由总报告、民生治理篇、基层治理篇、市域治理篇、公益治理篇、数字治理篇、社会调查篇7部分组成。
总报告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23年,深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广东省委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社会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稳步增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深圳市获批(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首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全国网络文明典型案例城市等一系列称号,连续两年在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
民生治理篇紧扣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养老、住房保障、兜底民生服务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深圳市的基础教育实现“量质双升”,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提速,职业教育发展形成“标杆”;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公共交通服务提质增效,高峰时段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7.9%,城市轨道交通单日客流量达“千万级”;逐步构建起涵盖基本养老保障与福利优待、机构与居家社区相协调、颐养康养相结合的现代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本书还在分析民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篇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会矛盾化解、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等领域进行研究,提出深圳应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特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和实践推广,加快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维护社会稳定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法治深圳,着力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
市域治理篇围绕超大城市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范、社会治安、城市安全等领域进行研究,提出深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不断增强,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在五大风险系统防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地面坍塌防治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益治理篇重点分析了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网络微公益捐赠行为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垃圾分类具有关键意义。公益基金会方面,截至2023年底,深圳共有527家基金会,其中慈善组织占83%,基金会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并肩负起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发现,深圳居民参与网络微公益捐赠整体水平较高,但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户籍差异等。
数字治理篇围绕数字社会下治理手段和治理方法的改变开展研究。通过阐述数字社会创新在就业市场变革、教育和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与成效,为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通过分析深圳市直播经济依托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以及面临的品牌缺位、对实体经济拉动不明显等问题,提出要在政府服务管理、直播营销等方面继续发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对策建议。通过分析超大城市数字治理的经验以及深圳数智化治理的探索,提出应当进一步以数字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
社会调查篇针对青少年互联网运用、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模式、市民就业状况、家庭教育、深港社会融合等社会热点专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