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4)》是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汇聚国内外邮轮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尖端力量,洞察当前邮轮产业发展的新动向,编纂的全面而有深度的年度报告。总报告分析了2023~2024年国际邮轮产业形势,并通过十大热点来解析中国邮轮产业的最新走势与潜在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依据国际邮轮协会(CLIA)数据,北美市场占据全球邮轮市场绝对份额,北美邮轮游客总量占全球邮轮游客总量的50%以上。邮轮经济贡献凸显,2023年,迈阿密港邮轮经济活动总额达614亿美元,占佛罗里达州生产总值的3.9%,为州和地方税收贡献22亿美元,提供了34万个工作岗位。2023年,欧洲邮轮旅游市场规模为916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6.5%。2023年,平均每位游客在港口城市消费达660欧元,即每24名邮轮游客创造的经济价值就可支持一份全职工作机会。中国邮轮市场是亚太邮轮市场最重要的推动力。
从中国的角度看,目前自主建造和收购的中资邮轮有“爱达·魔都”号、“中华泰山”号、“蓝梦之歌”号、“蓝梦之星”号“地中海”号、“鼓浪屿”号、“梦想”号、“招商伊敦”号等8艘邮轮。第二艘国产邮轮预计2025年基本完成舱室推舱及内装安装,2026年3月底出坞,当年6月试航,年底前命名交付。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大型邮轮建造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我国需要在保证邮轮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和建造过程、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邮轮公司需要拓展新市场、开发新航线,以吸引更多游客。要深刻认识做好邮轮旅游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高品质邮轮旅游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邮轮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
汪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 上海市第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曾任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区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长期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管理科学学会会长等职。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等10余项,以及各类省部级课题50余项。获得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各类省部级奖项30余项。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100余篇(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曙光学者和曙光跟踪学者。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叶欣梁: 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邮轮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史健勇: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市评估协会副会长、上海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研究领域:社会保障、战略管理、邮轮经济与管理等。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决策咨询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50余篇(部)。
邱羚: 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邮轮经济、文化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