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24)》是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就业发展年度报告,包括总报告和四个专题篇,共19份研究报告。全书分析了我国2023年就业总体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就业政策与服务的新进展,分析如何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中、在加强服务业发展中、在发展劳务品牌中、在改善收入分配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中扩大就业机会;对2023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就业保障,数字化转型赋能公共就业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及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学生、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数字化背景下的职业技能培训等进行了专题研究。
报告指出,2023年在疫情防控转段、经济社会运行恢复常态,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复苏动力不稳固等条件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持稳,劳动力市场逐步进入稳定复苏期,就业主要指标运行逐步改善,总体失业水平回落至常态,主体群体就业稳定;同时,劳动力市场复苏动力仍不强劲,需求增长趋缓,就业结构调整变化加剧,结构矛盾更加突出,稳定和扩大就业仍面临一些困难。
如何扩大就业机会是2023年就业领域关注的焦点,报告关注了在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形态、产业与行业变革、技术进步、消费迭代、社会治理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给就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动能、新机制、新思路。因此,专门组织了几篇专题报告进行研究。
2023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题主线,担当作为、积极进取,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及时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稳岗返还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把重点群体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报告认为要加强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职业学校学生、青年等重点群体的政策支持与服务。针对这些群体的就业状况、政策体系、突出问题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报告还就数字化学习在马兰花创业培训转型中的应用、数字化背景下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数字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总体来看,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化蛹蝶变”的关键期,面对复杂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就业新矛盾新挑战,要保持就业局势的持续总体稳定,需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协调同步。按照稳中求进总思路,应变局、促转型、扩动能、兜底线、防风险,着力“扩需求、优供给、提服务、强保障”,统筹安排战略部署和具体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