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24)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电影产业重塑发展格局、深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要锚定文化强国和视听强国战略的目标,驱动影视产业朝精品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转型升级。随着跨模态内容生成技术的快速迭代创新,以及网络媒介环境的重构,中国影视产业面临多重机遇与挑战。迈向新发展阶段,中国影视产业逐步扭转发展困境,依托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和各方从业者的优质力量,铸就新的行业气象。在生产供给层面,互联网视频平台与影视制作机构坚持降本增效,保持自觉意识,支撑影视产业的创新动能转换。在技术发展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及跨模态内容生成技术渗透到影视产业: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互动协作,影响了影视产业的产出传播逻辑,即促进影视内容在生产、分发、流通、消费环节构筑数智化的运行模式;另一方面,跨模态内容生成技术由于技术复杂度高和伦理规范的审慎思辨,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也为影视内容真实性的考量带来了相应的数字隐忧。

本书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采用案例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影像文本分析法,对2023年中国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泛影视行业等具体分支进行系统性解读。结合文献研究,本书观照2023年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概况,探讨中国影视产业与市场、产业、创作、传播、社会等因素的互动共生关系,并对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进行前瞻性洞察。

本书通过研究中国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的生产传播特征,得出以下结论。2023年,中国剧集产业坚守品质,精耕细作,提升优质内容的创制数量,拓展类型广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审美导向。网络视频的平台化主导趋向较为显著,受众审美品位的分殊愈显常态化,因而网络平台侧重捕捉分众化受众的审美偏好。同时,剧集类型日趋多元,包括科幻、都市青春、历史传奇、田园治愈等题材,社会影响力有所提升。另外,在彰显地缘美学的审美思想引导下,剧集内容注重聚合地域文化的丰富度与时代性。电影创作一方面延续重大主题创作的新主流路径,另一方面着力探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影媒介转化形态,构筑兼容技术特色与文化表达的审美范式。从市场长期发展来看,具备东方审美表达的中国式作品,将被主流市场广泛接受,也能使不同代际的观众产生趋近性审美。从产业角度来看,电影产业侧重提升头部影片的供给能力,平衡中腰部影片的类型体量及内容竞争力,调整生产、发行、放映的市场结构。国产影片号召力持续增强,带动了观众的消费需求变化,形成了票房周期后倾等产业现象;类型影片接连上映,有效激发了低频观影受众和潜在观影受众的观影动力,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综艺节目蓄力待发,将主流话语与综艺相互融合,无论是文化类综艺、女性励志竞技类综艺,还是脱口秀类综艺,均通过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多重反思,进行立意破题,增加了叙事主题的深度、广度与厚度。从整体来看,优质综艺节目通过平民化叙事视角增加节目亲切感,叙事节奏注重慢中有序,展示日常生活景观与特色,融合国际时尚元素,以期多方面发挥综艺节目的大众娱乐功能、文化传播功能与社会共情功能。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