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全省上下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以“一刻也不能等”的紧迫感,加快推进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今后,应努力结合海南发展的开放政策和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绿色低碳“三度一色”优势,坚持“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区域发展方面,以打造海南“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践行“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为战略目标,赋予海口、三亚、儋州洋浦等重点地区不同功能定位,使它们发挥引领和辐射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海口建设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应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勇担重大责任,发挥引领幅射带动作用,加大改革力度有效释放政策效应,努力打造海口新质生产力实践地,持续巩固营商环境引领地位,多维并举持续增进海口民生福祉。三亚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应加快旅游产品体系提档升级,创建引领性、旗舰型文旅项目,重点开拓国际航线和旅游市场,打造游客友好型城市;依托崖州湾科技城的资源优势,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种业、深海产业集聚,构建千亿级产业园区,推动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儋州洋浦创建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应推动设立市辖区、培育陆海产业联动体系、深化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建设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发扬东坡文化、完善儋州洋浦一体化机制改革。
产业提质方面,实现海南文旅深度融合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区域差异化发展促文旅融合协同共建、以Z世代个性化发展促文旅融合的主体共识、以数字化赋能发展促文旅融合的技术共享、以非遗文化传播发展促文旅融合的资源共荣。推动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夯实产业基础;高质量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招商谋划,加大产业引资力度;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施,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发挥主平台作用;营造良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环境,推动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推进海南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使领军企业全方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完善人才的“引育用留”机制。推进海南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应研发现代畜禽种业技术,扩大畜禽产品溢价空间,促进“两头在外”畜产品加工,推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海南畜禽养殖效率。推动海南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着手解决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事业与产业的协同能力、创新的制度落实和健康金融等方面的问题。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加强涉海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用好用足自贸港政策优势,注重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
特色专题方面,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已经成型起势,今后将迎来更大的跨越式发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应优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协调治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特许经营制度、推动多元协作治理机制创新发展、拓展社会力量的参加机制、畅通需求的表达渠道。海南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提升就业质量,应做好就业环境测度工作,通过构建就业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就业环境指数,发现2018~2023年海南自贸港就业环境综合指数呈起伏上升趋势,建议通过持续优化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素质、做好就业服务等推动海南自贸港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在推进制度型开放方面,海南应围绕构建“两个基地”“两个网络”“两个枢纽”,利用中央赋予海南的法规制定权,勇闯“无人区”,在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深化国企改革、政府采购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快探索,做好压力测试,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全国的制度型开放积累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