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双碳”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汽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等为代表的移动源是我国交通运输、工程作业和农林牧渔等的重要生产资料,种类繁多、量大面广,面临可持续绿色低碳转型的巨大压力。本报告立足于推动移动源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分别从发展概况、政策法规、绿色低碳技术、研究热点、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本报告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移动源绿色低碳政策、法规、标准的发展现状。报告认为,2017年以来移动源法规标准、政策体系不断强化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车辆燃料消耗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移动源减污降碳技术的进步,移动源绿色低碳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我国移动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趋势明显。
从宏观上看,移动源污染物防治效果显著,但环境压力仍然较大,推进移动源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势在必行。2017~2022年,从轻型车、重型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轻型车绿色低碳水平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减污降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绿色低碳水平逐步提高,主要得益于发动机技术进步以及尾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显著升级;重型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动化发展相对缓慢,减碳压力仍然较大。
本报告还研究了汽车空调制冷剂氢氟碳化物、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非尾气颗粒物排放等绿色低碳热点。报告认为,我国车用空调制冷剂也是移动源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建议加快构建管控标准和激励政策,推动温室效应低、低温制热性能好、安全可靠的制冷剂技术研发和应用;我国汽车行业开展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控需加快基础数据库、核算模型及标准等研究,并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碳排放供应链管控体系;汽车制动和轮胎磨损颗粒物排放的影响逐渐凸显,应加快研究相关内容,制定并实施非尾气颗粒物排放管控标准。
此外,大数据技术将成为我国移动源监管的重要手段。本报告通过对新能源汽车联网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状况趋于稳定,运行范围不断扩大,但从充电时间、能量回收、衰减一致性和电压等基本要素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面临考验,“里程焦虑”和电池安全等问题仍值得关注。通过重型车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发现,牵引汽车年行驶里程明显高于载货汽车和自卸汽车,年均行驶里程超过10万公里的牵引车占比达到了42.7%,牵引车和自卸车在实际道路运行时的NOX排放最多。通过大数据挖掘,还可识别高排放车辆、黑加油站点、数据篡改行为等,为建立“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监控体系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