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蓝皮书”是我国黄河流域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的反映黄河流域改革发展的综合性年度研究报告,是研究黄河流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科研成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由总报告、省区报告、生态保护报告、绿色转型报告、高质量发展报告、文化传承和弘扬报告、地方案例报告组成。
总报告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题,肯定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五年以来,尤其是2023年以来在制度建设、生态保护、流域治理、节约集约水资源、高质量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等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主要进展,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在形成以大保护为关键任务的上中下游“一盘棋”格局,而且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深入人心,流域生态屏障作用更加明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正在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然,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域充分均衡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黄河流域九省区加大流域治理力度,健全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对保护生态、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刚性约束,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并不断聚力推动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实现新征程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省区报告重点总结2023~2024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各自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显著成效,分析各省区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生态保护报告主要聚焦黄河上游——青海省,中游——内蒙古自治区,和下游地区——山东省推进流域生态保护方面的成效和经验,反映沿黄上中下游不同省区借助中央和省区政策支持,立足本省区生态条件不断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情况,旨在为其自身及其他省区生态保护提供可借鉴经验。绿色转型报告以黄河流域农业绿色转型为切入点,讨论其制约因素和实现路径,并基于四川省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内蒙古黄河流域绿色金融发展介绍地方绿色转型的实践探索。高质量发展报告则以培育黄河流域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为重点内容,讨论传统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农牧民生计转型和黄河“几字弯”市场一体化等问题。文化传承和弘扬报告,重点探讨继续深化黄河文化研究,促进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问题,并反映流域上中下游不同省区做出的努力,展现其取得的显著成绩。地方案例报告载入了流域部分省区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典型案例,介绍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实践探索,为黄河流域各省区协同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