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4)》的年度主题是“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常态监管与合作共赢”。回顾过去,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发展平台经济”,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北京平台经济经历了从初创探索到快速增长的显著历程,特别是在2023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北京平台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市持续推进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不断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引导平台经济迈向创新规范、合作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报告(2024)》聚焦于对北京平台经济的深度剖析与未来展望,通过行业调查、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不同类型平台的现状与前景、模式与趋势进行了深度解析,并对平台经济的自律治理机制和国际治理经验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报告认为,北京平台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平台企业数量和行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对北京市GDP的增长贡献显著,平台企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凸显。为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北京市相继出台包括《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关于支持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在内的一系列文件,平台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框架日益完整,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逐步完善。报告强调,平台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经济形态,对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经济发展动能具有重要作用,而平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建立在常态监管与合作共赢的基础之上。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持续突破,平台企业正积极推动数实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并持续带动商业模式创新。从行业层面来看,北京平台经济与不同行业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以延崇高速为代表的智慧高速公路体现出数智交通平台的发展潜力,电商平台与北京老字号的融合展现出线上线下联动的成功经验,作为突出“黑马”的多邻国为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故宫博物院更是文博领域数实融合的优秀作品。北京平台经济通过数实融合、跨界合作推动传统产业迸发生命力,为交通、文化、物流、教育、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注入了发展活力。“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引领平台经济加快迈向全方位、深层次的智能化,为平台经济带来新的技术变革和模式变革,北京平台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平台企业应紧抓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与政府、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推动平台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王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管理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兼任政协北京市朝阳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九三学社朝阳区委主委,北京市欧美同学会(北京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贸易、国际运输与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产业经济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曾获党中央、国务院等部门采纳。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王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兼任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受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合作外脑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对外开放政策实践、中美经贸关系、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出版专著《美国产业地理与对中国贸易政策制定》,参编著作多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研究报告曾获国家级领导人批示,多项成果被内参采用上报。获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邓慧慧: 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首席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双循环新格局与高质量发展”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和“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智库科研团队带头人,入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人才支持计划,曾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标兵、优秀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区域、城市与产业发展、区域与城市经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China & World Econom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研究报告发表在北京市社科《成果要报》、《参考消息》、《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教育部专报等,并得到北京市领导多次批示和部委决策采纳。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次、国家一级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4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以及《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权威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2017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认定为首批首都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主管主办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担任理事长,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忠秀担任副理事长、院长、首席专家,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政府外办、市贸促会等部门负责同志和对外开放研究领域知名专家担任理事。研究院2019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2年获评CTTI智库建设标杆案例,2023年获评CTTI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智库建设最佳案例。研究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响应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智库建设的迫切需要,集中优势资源而创建的科研机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新时期北京对外开放、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研究院正努力建设成为以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出发点,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和对外开放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高校智库。研究院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百余人,其中多位研究员受聘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各民主党派中央、中国贸促会、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政协等国家和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委员或专家,持续为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金砖国家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撰写报告和官方文件,为世界银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提供咨询服务。研究院在对外开放领域有着显著的研究优势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报送中央领导和北京市领导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