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就业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果显现。持续强化社会保障改革力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人民健康的体制和制度保障。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平安建设和应急管理。加强和创新市域和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完善老龄工作体制。
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处理好经济与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一要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强化社会投资型、社会发展型政策供给。加快补齐家庭政策短板,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公民的普惠性家庭政策体系。不断加强社会政策的衔接协同,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组织联动。
二要探索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社会政策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经济体制改革牵引的公共政策制度框架。做好宏观政策出台前的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事关重大的经济—社会政策研究和储备。
三要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的精准化程度。打破教育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分割,普遍建立校企、校社合作联动机制。全面建立集体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财力允许条件下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四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以“大农业观”“大农村观”为导向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城乡生活等值”为导向推进城乡人口融合,以“空间统合”为导向推进城乡空间融合,以“资源增值共享”为导向推进城乡资源流通和融合,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推进城乡治理融合。
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处理好政府和社会关系,充分激发民间社会活力。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构建支持创新、鼓励奉献、包容失误的体制机制,调动每个社会成员的主体能动性。
张林江: 社会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政府政策、社会治理、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1970年生于山西省河津市。山西大学法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现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科研成果有独著《社会治理十二讲》《走向社区+时代:当代中国社区治理转型》《围绕农村土地的权利博弈》《伟大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和合著《当代中国社会结构(2010-2020)》《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等,发表各类论文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马福云: 法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社会治理教研室主任,兼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学科方向为发展社会学,长期关注社会建设、基层治理、社工服务等主题,曾在中国—欧盟村务管理项目、民政部社工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培训工作。在彩票研究方面,出版《彩票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专著,发表《中国彩票业的发展及其政府规制》《以彩票立法解决彩票政府规制问题》等文章,并参与《中国福利彩票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研究和撰稿工作。出版有《发展社会学》《户籍制度研究:权益化及其变革》《民政工作百年变革研究》等著作,发表相关主题期刊文章、报送智库咨询成果多篇。
龚维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兼国家治理教研部主任。先后担任过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主任(院长)、进修部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育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阶层、社会政策、社会治理。个人专著有《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村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制度选择》《公共危机管理》《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之路》等,主译和参译著作多部,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赵秋雁: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治理、社会法、经济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标构建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国际比较研究》等,执笔的多篇研究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获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