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2024)

2023年,我国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就业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果显现。持续强化社会保障改革力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人民健康的体制和制度保障。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平安建设和应急管理。加强和创新市域和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推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完善老龄工作体制。

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处理好经济与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一要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强化社会投资型、社会发展型政策供给。加快补齐家庭政策短板,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公民的普惠性家庭政策体系。不断加强社会政策的衔接协同,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组织联动。

二要探索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社会政策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经济体制改革牵引的公共政策制度框架。做好宏观政策出台前的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事关重大的经济—社会政策研究和储备。

三要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的精准化程度。打破教育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分割,普遍建立校企、校社合作联动机制。全面建立集体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财力允许条件下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四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以“大农业观”“大农村观”为导向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城乡生活等值”为导向推进城乡人口融合,以“空间统合”为导向推进城乡空间融合,以“资源增值共享”为导向推进城乡资源流通和融合,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推进城乡治理融合。

五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处理好政府和社会关系,充分激发民间社会活力。加快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构建支持创新、鼓励奉献、包容失误的体制机制,调动每个社会成员的主体能动性。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