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2023~2024)

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是当前全球发展的两大显著趋势,庞大的老龄群体需求与快速的城市发展相互碰撞,形成了各个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复杂课题。如何提高城市健康老龄化水平以保障更大群体老龄人口的健康和福祉是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按照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判断标准,我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影响的弥散性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对老年服务提质增效提出新要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并以附件的形式规定了《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基本养老服务何以成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关键议题?当前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在未来发展中有哪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书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发展格局演变的关键期,也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期和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书作为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连续研究项目的年度成果,适时顺应国家政策形势变化,聚焦“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38个大中城市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以及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实践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剖析不同量级城市基本养老服务的地区发展差异,重点关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和数字化背景下的基本养老服务建设,并借鉴国外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的实践经验,以期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成一个融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于一体,覆盖全体老人兼具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在对38个大中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评估计算并加总对比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目前仍存在总体建设水平偏低、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整体上我国健康老龄化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国际经验及本土国情,未来我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建设应采取提升老年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城市特色政策设计、创新老年群体社会参与模式等行动策略,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城市健康老龄化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本书综合运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政策工具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协同治理等多学科前沿理论,从关注老龄化的“结果”研究转向“过程”研究,探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从而实现服务对象的普遍性、服务需求的基本性、服务标准的基础性、服务供给的多元性以及服务项目的可调整性,探索老龄人口治理的现代化路径,创新中国特色老龄社会治理新模式。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