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叙事逻辑,对大洋湾生态保护与治理进行了综合研究,包括5个部分12篇报告。总报告介绍了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的总体状况,分析了景区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特点及价值,概述了景区生态保护与治理措施和成效。评价篇,构建了大洋湾生态保护与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优良。综合篇,分析了中国对全球生态治理的贡献,概述了美丽中国建设和美丽江苏建设的壮阔实践。创新实践篇,介绍了盐城市在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通过高水平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促进全球滨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做法。文旅专题篇,论述了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推进高水平保护的实践,总结了景区的点面结合协同治理模式;梳理了盐渎古镇活用古建筑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做法,以及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最后阐述了盐城市黄尖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为沿海乡镇促进乡村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
大洋湾生态保护与治理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注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有机结合,以“水、绿、古、文、秀”为特色,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打造了一个集城市观光、游乐观赏、文化熏陶、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集聚区。未来,景区要深化生态修复与保护策略、强化环保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构建政策激励与经济支撑体系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机制,为推进新征程上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提供更多借鉴。
《中国大洋湾生态保护与治理发展报告(2024)》编委会
主要撰稿者简介
代序:学习和掌握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摘要
总报告
评价篇
综合篇
创新实践篇
文旅专题篇
后记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王伟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和中华思想通史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专著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讲习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主编有《社会主义通史》《新大众哲学》《中华思想通史绪论》《中国社会形态史纲》等60部。在国家级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65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