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23)》是中东欧蓝皮书的第六部,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和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组织编写。作者团队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的教师为主,同时吸纳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努力发挥作者团队掌握中东欧各国语言的独特优势,力求搜集第一手资料,掌握最翔实的信息,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多角度呈现2022年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与文化以及与中国关系等方面的全貌。
2022年,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与文化方面既延续了之前的发展态势,又呈现一些新变化。与往年不同,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使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遭到巨大冲击,中东欧国家也深受其影响。
政治方面。中东欧多国举行大选。匈牙利、塞尔维亚、拉脱维亚和波黑的执政党或执政联盟继续执政,但塞尔维亚前进党需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黑山、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政府因议会不信任投票下台,除爱沙尼亚成功组建新政府外,其他三国的组阁均以失败告终。此外,中东欧多国还发生规模不等的抗议和游行示威活动。
经济方面。新冠疫情结束,中东欧国家经济全面复苏。俄乌冲突爆发和欧盟对俄制裁使中东欧国家的供应链中断,推高能源和食品价格,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加剧。为此,各国政府出台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初见成效:各国经济增速虽明显放缓,但几乎都保持正增长;预算平衡普遍改善,公共债务水平普遍下降,失业率普遍略有下降,进出口总额普遍增长。
外交方面。匈牙利和波兰与欧盟围绕欧盟基金拨付再现分歧。克罗地亚获批加入申根区和欧元区,这是继2015年立陶宛加入欧元区后的再度扩大。捷克再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将应对难民危机和乌克兰战后重建、确保能源安全、增强欧洲防务能力和网络安全、增强欧洲经济的战略韧性以及增强民主制度的韧性作为其工作的五大优先领域。阿尔巴尼亚和北马其顿开启入盟谈判,波黑获得欧盟候选国地位。
中东欧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多持援乌反俄的立场,尤以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表现最为突出:除外交声援、经济和军事援助外,还进一步加强了与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合作。匈牙利、塞尔维亚和波黑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则大为不同:或继续与俄罗斯保持往来;或坚持中立,拒绝对俄制裁;或内部无法达成统一立场。
社会与文化方面。中东欧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接收和安置乌克兰难民并向他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难民问题给中东欧国家带来一些棘手的社会问题,对这些国家的财政、民生福利、劳动力市场、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造成冲击。放松和取消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也是中东欧国家2022年值得关注的事件。2022年,中东欧多数国家的人口普遍维持负增长趋势,立陶宛例外——2021年首次出现正增长,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总之,2022年,中东欧国家各领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经济领域首当其冲,但政治、外交和社会与文化领域受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波兰出台《保卫祖国法》、匈牙利宣布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均与俄乌冲突直接相关。匈牙利青民盟和塞尔维亚前进党获胜,欧盟委员会批准波兰疫后复苏计划并给予其援助但对匈牙利启动法治条件机制,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均与政党或国家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有关。由俄乌冲突和对俄制裁引发的能源危机和高通胀还使各国内部的政党分歧增大,政治斗争加剧,一些抗议活动得到具有不同政治倾向的组织和政党的支持。而中东欧国家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新进展也与欧盟加强团结、提升吸引力以削弱俄罗斯的影响有关。接收和安置乌克兰难民带来的社会问题更是中东欧国家需要直面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