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报告(2024)》以首都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为核心团队,联合知名科研机构和研究管理机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总报告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现状及未来创新发展路径,梳理北京国际科技合作的“现在式”,探究当前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从机制、路径和模式切入,探索北京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将来式”。本报告认为,当前,北京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与此同时,北京在联合申报国际科研项目竞争力、国际技术转移与海外研发中心建设、国际合作频次与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效能、支持科技合作的国际化制度环境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此背景下,北京可通过进一步完善市级层面国际科技合作统筹协同机制、大力支持国际科研项目申报和国际人才交流培养、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研发布局、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提升对民间科技交流合作的支持和保障与优化支持科技合作的国际化制度环境等举措,持续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发展,开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局面。
在创新生态方面,本报告深入探讨了北京构建开放合作创新生态的模式与机制,建议北京可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依托大科学装置推动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减少科技依赖,灵活运用民间科技外交扩大利益交汇点,构建以科技成果需求侧为导向的国际合作路径;在国际组织方面,本报告认为,北京应立足现有资源优势,错位发展优势学科,加快引进、培育并创新管理国际科技组织,培养与引进国际组织专业化人才。在北京加快国际高端智库建设路径、智库交流合作的创新模式与合作机制方面,本报告进行了深入剖析,建议北京丰富合作模式、健全国际交流机制、完善资源联动、优化智库建设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智库的合作。同时,本报告研究了欧盟、英国、德国、新加坡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美国智库人才建设与管理机制,世界城市引进落地国际会议的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并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合作顶层设计、明确优先合作领域、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完善国际研究创新经费投入和监督评估机制、加强民间科研创新主体的国际交流合作、合理配置科研及人才资源、系统化发力打造国际会议之都等举措,持续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合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