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河南法治发展报告(2025)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法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法治建设基本、深沉、持久的力量。《河南蓝皮书:河南法治发展报告(2025)》将“依法治省与法治文化”作为主题,内容主要围绕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展开,从不同角度研究法治文化的历史底蕴、精髓要义、现实作用等,为河南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法治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含20篇报告),即总报告、综合篇、实践篇、专题篇和热点案例篇。

总报告以点带面回顾了2024年河南法治发展的整体状况,总结了立法为民、依法行政、完善司法、全民普法、扩大开放等5个方面的现状和成效,指出并分析了有待提升的领域,最后从制度保障、依法行政、智慧司法和文化固本等方面对2025年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河南进行展望。

综合篇的6篇报告主要着眼于法治文化建设在一些综合性领域的体现和拓展。如《〈民法典〉视域下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法律规范映射与践行》主要阐述了《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教养、特定亲属之间的扶养关系、诚实信用原则、乐于助人等方面实现的中华优秀家风文化的法律化表达。《新时代以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反腐败的法治进路》提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震慑个人腐败行为、构建反腐衔接制度和培育社会反腐意识,在基本思路上,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形成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为基本目标,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聚焦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法治文化,提出要通过深入阐释红色法治文化内涵、大力挖掘与保护红色法治文化资源、打造河南红色法治文化品牌及将红色法治文化融入当前法治实践等方式,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实践篇的7篇报告围绕河南法治建设各个领域的文化实践展开。如《河南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径》阐述了河南黄河法律文化、河南农耕法律文化、河南衙署法律文化是河南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其各自的系统观念、民本思想、正义内涵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立法、执法、司法实践。《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助推河南依法治省的思考》提出应在深入推进依法治省过程中知识产权相关法治政府建设、提高立法质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水平、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监督力度的同时,加强包括知识产权文化在内的法治文化建设,为深入推进依法治省不断进行文化赋能和精神引领,更好助力依法治省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河南基层治理研究》则通过梳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惟邦本”“以和为贵”“礼法结合”等核心理念以及河南基层治理的主要做法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河南基层治理的路径。即通过健全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等方式,践行民本思想;运用“以和为贵”理念,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礼法结合”驱动“四治融合”。

专题篇的5篇报告聚焦“黄河法治文化”“大运河文化”“河南检察文化”展开深入研究。如《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法治保障研究》阐述了河南依法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及成效,分析了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法治保障的不足,并指出下一步还需要更加精准地找到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核心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黄河保护法》关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定,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协作,为实现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重要前提和有效支撑。《检察机关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龙亭实践》从检察机关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使命入手,介绍和分析了开封市龙亭区人民检察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效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热点案例篇总结了2024年河南十大法治热点,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卫河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河南首次区域协同立法实践、河南省首例“简易减资”登记业务在郑州办理——《公司法》新增“简易减资”制度后河南首次落地实施、郑州法院“终本续管制”入选2023年营商环境创新工作优秀案例——全国仅有3家法院的创新案例入选等。该篇报告以法律事件的相关事实情况为基础,揭示事件背后的法理,旨在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文化、助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河南。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河南全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一年。法治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区域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全省千家万户和谐安宁的重要法宝。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牢固底座。2025年,法治文化建设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更加雄浑有力、铿锵前进,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河南增添亮丽色彩。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