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就是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在资源、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通过“强省会”行动树立省会城市的榜样,辐射、带动全省。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将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加快构建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为龙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为核心增长极的新格局。
《贵阳贵安“强省会”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案例报告、附录等部分组成。总报告主要回顾了2021~2023年贵州提出实施“强省会”行动以来贵阳贵安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中的主要成效,比较分析贵阳贵安与全国省会城市的发展差异,研究认为贵阳贵安“强省会”行动推进中还存在城市品质和基础设施有待提升、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面临压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约束发展等“三大问题”,提出了做优城市功能打造贵阳贵安为最佳宜居城市、坚持产业为要构建贵阳贵安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生态立市推进贵阳贵安生态文明强根基、坚持创新驱动为贵阳贵安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持开放协作发挥省会功能推动跨区域协调等实施“强省会”行动的“五大建议”。分报告着重分析了贵阳贵安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数字经济、生态立市、人才兴市、对外开放推进“强省会”的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专题报告主要对全国省会城市经济发展、主要省会城市工业“强省会”行动、数字经济“强省会”行动、生态文明“强省会”行动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案例报告主要对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济南市、湖南省长沙市、四川省成都市“强省会”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
自“强省会”行动实施以来,贵阳市和贵安新区坚定不移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眼未来,贵阳贵安将紧紧围绕大数据、大生态战略,全力实施“强省会”行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做优城市功能打造贵阳贵安最佳宜居城市,坚持产业为要构建贵阳贵安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生态立市筑牢贵阳贵安生态文明根基,坚持创新驱动为贵阳贵安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持开放协作发挥省会功能推动跨区域协调,进一步推动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
王国丽: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支部副书记,贵州省数字经济实验室副秘书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在《农村经济》《农业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多部蓝皮书系列编辑出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数字农业,企业管理、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罗以洪: 男,1968年生,土家族,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大数据政策法律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数字经济、大数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创新管理、青年发展、茶产业发展、生态文明、技术创新。贵州省政府津贴获得者,贵州省数字经济实验室执行主任,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大数据管理局专家库专家。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负责并参与“贵州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贵州省数字经济规划”“贵州省‘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多项经济发展规划课题,承担的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获得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执行主编《贵安新区发展报告》《贵州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贵州省民营经济改革开放40年》等,在《管理科学学报》《技术经济》《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多篇文章。在《管理科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出版专著3部,负责多项经济发展规划课题,主持1项国家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承担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负责执行主编多部蓝皮书,主持的科研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彭绪庶: 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科技创新政策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技术创新与创新政策、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创新。先后主持和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软科学重大项目,以及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中日国际合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大研究项目。多项政策建议获国家领导人批示,先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李海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长城学者(2011~201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战略管理与组织创新、公司哲学与思维创新,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
余斌鑫: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贵州省数字经济实验室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主持地厅级课题10余项,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多篇。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财政金融、青年发展。
黄朝椿: 1975年5月生,贵州德江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现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理论、政策规划等。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学习时报》《法制日报》《计量经济学报》《中国科学院院刊》《外国经济与管理》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吕念东: 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贵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高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经济学。组织编撰《筑梦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贵阳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芳华70——辉煌的筑迹》《砥砺奋进四十年——贵阳市改革开放印记》《破冰之战——贵阳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探索与实践》等著作。
陈涛: 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贵州省数字经济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创新管理。在《系统工程》《科学学与科学管理》等学术刊物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撰写的多份专报获得省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