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由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本报告在梳理归纳新时代新征程性别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取得最新进展的同时,基于所能收集到的相关性别信息资料,对妇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参与和社会贡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总结、评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女性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措施。全书分为总报告、制度篇、产业篇、人才篇、地方篇、公益基金组织篇六部分。
本报告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男女平等的力量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大动力,女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半边天”。近年来,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参与度和贡献显著提升,这既得益于制度政策的完善与多方力量的推动,也离不开女性自身的主动加入和积极参与。妇联组织在此过程中积极引领,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妇女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激发了女性群体的活力和潜力。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振兴、非遗效应以及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女性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参与价值和新时代女性的力量。同时,女性还通过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参与乡村振兴,展现了新的特点与潜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女性媒介形象的积极呈现,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可与期待。地方妇联及公益基金组织在促进乡村女性发展及参与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与成效,对于推动乡村女性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妇女将有机会通过提升教育与技能水平,更积极地参与到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一步获得资源与支持,发挥自身在农业生产、手工艺、乡村旅游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乡村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随着乡村治理结构的优化,妇女在乡村规划、项目管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魏开琼: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现为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专家建议稿项目核心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妇女理论、妇女发展、妇女与公共政策、性别研究、性别平等教育等。
张立: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中华女子学院荣誉教授。主要从事妇女发展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参加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编制。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5年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2015年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和2019年发布的《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的起草。2003~2005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并执笔《妇女权益保障法条文释义》、《妇女权益保障法100问》和《妇女权益保障法读本》部分内容。是2016年人民出版社发行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与落实》一书主要编委之一。
李慧波: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妇女发展、妇女口述历史。
刘利群: 女,汉族,教授,新闻学博士,传播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妇女十一大执委,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的教席主持人,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出版了《媒介与女性蓝皮书: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15~2016)》《媒体性别敏感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教育新课程纲要》《媒介与女性蓝皮书: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13~2014)》《性别向度的美国社会观察:女性话题美国访谈录》《中美女性电视节目比较研究》《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媒介研究》等多部优秀著作。曾获得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第七届“优秀皮书报告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