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政治、经济形势平稳的情况下,东盟绝大多数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在对内文化发展方面,东盟多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在发扬传统文学艺术、促进青年参与、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2023年东盟多国与中国的人文交流成效突出,相关活动推动了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除了文化发展情况外,本书亦聚焦东盟各国在文学领域的发展,围绕“作家、作品和译介”梳理了东盟各国文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综观而言,2023年东盟国家在传统文化保护、数字化转型、文学艺术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各国的文化软实力稳步提升。同时,东盟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取得丰硕成果,构建了紧密的文化纽带。东盟国家的文化事业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向着更为丰富多彩的未来发展。
李庆新: 历史学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海洋史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海洋史研究》主编,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历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史、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广东史。出版专著《明代海外贸易制度》、《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中、英、韩语版)等。
蒙霖: 博士,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越南语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越南汉诗。
李婉珺: 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马来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史、马来语国家区域与国别。
罗雪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教师,亚非语言文学专业202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老挝文学、历史。
刘志强: 博士,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越南文史、东南亚文史,兼任四川外国语大学、云南大学客座教授。个人代表作有《占婆与马来世界的文化交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越南古典文学名著研究》(商务印书馆,2018)。
谈笑: 博士,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马来语言文学和东南亚区域国别。个人代表作有《文化视域中的马来班顿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