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25)》是根据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进行的医院标杆研究(Hospital Benchmark Research),以分层分类为重点,对2024年各类医院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研究、总结分析而成的年度行业报告。本书秉持“数据说话,时间说话”的原则,采用统计分析、文献检索、数据比较、定量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全国3000多家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医院进行系统分析,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潜力和前景,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本书主题为“AI赋能未来医疗 创新求变”,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医院竞争力的深远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从医院综合竞争力、区域均衡指数、医院运营效能三个方面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经研究发现,2024年部分省(区、市)医院标杆第一梯队的总数相较于2023年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其中浙江增加3家,而河南、四川、陕西的医院标杆第一梯队的总数分别减少了4家、4家、3家。地级城市医院标杆当中选取了50家医院,其中漳州、盐城、蚌埠、邯郸、保定的医院为新入围的医院,十堰医院综合竞争力指数上升明显,赣州则差强人意。2023年医院业务收入和总收入虽然呈正增长,但不同层级医院营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顶级医院标杆第一梯队、地级城市医院标杆第一梯队、县级医院标杆第一梯队、中医医院标杆第一梯队总收入比为1∶0.43∶0.15∶0.25,人均总收入比为1∶0.66∶0.41∶0.68;不同层级医院标杆的营收能力呈现出“马太效应”,县级医院标杆第一梯队增长幅度小于其他层级,县级医院数量多,但竞争力参差不齐,需要继续加强县级医院运营管理,以保障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顶级医院标杆重视转化医学研究、智慧化建设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这些都加速了医院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从地域分布、竞争力要素等方面,在院级和专科两个层面对县级医院标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地域分布比较,东部地区医院标杆数量最多,华东六省均有医院标杆。从竞争力要素比较,西部地区医院标杆的人员配置得到加强,其中临床护士人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已接近东部地区医院标杆水平。东部地区医院标杆的门诊均次费用增加明显。经纵贯剖析近五年的县级医院标杆发展态势,在实际开放床位数渐趋稳定之际,“年手术量”呈现出反常的降低趋向。三是根据地域分布、医院等级,分析医院各方人财投入以及基础建设、AI应用等方面,为我国智慧医院及医疗AI建设提供参考。经分析发现,AI潜力大的医院在整体投入方面近年来略有下降,医院在所在区域的分布、规模级别、建设投入等方面存在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其中相关AI及算力建设逐步受到部分顶级医院重视,这将为我国医院逐步迈进“数智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庄一强: 医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博士。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任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原副秘书长,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创新技术发展与评价分会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顾问,福建省医疗保障研究院学术研究和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研究院理事会常务理事,香港医务行政学院HKCHSE副院士。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研究、评价和教学工作,开设“医疗大数据与第三方评价”以及“医院评价学”课程,自2021年起招收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院评价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中国医院标杆研究、星级医院评价、智慧医院·AI潜力评价、北极星:医院运营与绩效对标、红绿灯:三级医院评审监测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创始人;发表了几十篇医院管理类论文;主编及主译十几本医管类图书。任多家大学客座教授和多家上市民营医院的独立董事。
姚淑芳: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博士,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绩效管理与评估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拥有20多年医管、医疗、医药行业项目管理经验。连续多年担任《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副主编,撰写《公立医院生存与发展报告》(2018~2020年),组织编写《医院绩效管理的创新实践》并担任副主编,参加医院星级认证、投融资、品牌建设、战略规划、绩效考核、医院信息化建设等十多类医院管理咨询项目。
卓进德: 博士,副主任医师,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星级医院评价部总经理,广东省管理咨询师协会医疗卫生行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注册总师级管理咨询师。《星级医院评价标准》编著团队主要成员,该标准于2019年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国际认可证书,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医院管理的国际标准。“认证官培训体系”创建团队主要成员,该体系于2021年获得ISQua国际认可证书。2023年率团队修订的《艾力彼GAHA星级医院评价标准(第3版)》通过ISQua EEA复审。专职从事医院管理评审评价与管理咨询工作,已陆续为数十家三甲医院提供数百次管理咨询与医院辅导。
刘先德: 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星级医院标准化管理高级专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服务认证审查员。主任医师,长期专注于医院质量管理及评价工作,先后在外资医院(JCI认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民营医院(三甲医院)、某特区医院(ACHS及三甲双认证)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医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医院评审等。2018年开始专职从事医院管理研究与评价工作。
蔡华: 管理学硕士,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咨询部总经理,高级咨询师,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技术(经济)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绩效管理与评估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规划、医院及专科评价、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品牌建设、文化建设等。主持并参与了200多家医院管理咨询项目,对医院管理现状有深刻的理解。参与《医院绩效管理的创新实践》《医院品牌营销实战解码》《医患关系思考与对策》《医院品牌战略发展实录》等编撰工作。连续多年担任《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副主编、《中国智慧医院发展报告》编委,担任《医院绩效管理的创新实践》(第一集)编委。
任耀辉: 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大数据研究部总经理。广东省医师协会医学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创新技术发展与评价分会副秘书长。拥有20多年医疗行业项目管理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医院评价及专科评价,主持并参与了艾力彼各级各类榜单的评价工作。
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GAHA): 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艾力彼”),是一家独立第三方医院管理研究机构,它一直是医院管理咨询的领航者,其使命为助力医院达成管理目标。它结合二十多年来医院标杆研究课题组(Hospital Benchmark Research)积累的经验与资料库,开展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和专科能力评价、星级医院评价、智慧医院·AI潜力评价、量化咨询及临床专科能力评价。其星级医院评价标准于2019年获得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ISQua)的国际认可证书,是中国内地首个获得国际认可的第三方医院评价标准。2021年,艾力彼的“认证官培训体系”也获得ISQua的国际认可证书。同时,艾力彼是全球首批获准采用世界银行医疗伦理原则的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还是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绩效管理与评估分会会长单位、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创新技术发展与评价分会会长单位。此外,2018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艾力彼成为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的在校生实习基地,2021年进一步获批成为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2021年9月,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人员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医院评价学方向)硕士生导师,并独立招收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通过医院竞争力评价、星级医院评价、“北极星:医院运营与绩效对标”、“红绿灯:三级医院评审监测数据质量评价”、管理咨询、医管培训、医院运营与绩效对标等,艾力彼努力推动医院管理职业化。艾力彼组织开展医院第三方评价、医院专科发展、医院运行效率、民营医院投融资及医院发展战略等学术研究,先后在各类刊物发表几十篇与医院管理相关的论文;核心成员主编《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6~2024年)、《中国智慧医院发展报告》(2022~2023年)、《中国医院评价报告》(2018~2020年)、《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2015年)、《医院品牌战略发展实录》,主译《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4版)等十几本专著。艾力彼组织编写的“医院蓝皮书”于2019年和2023年获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学术委员会评选的“优秀皮书奖”。从2016年起,每年出版一本“医院蓝皮书”,“医院蓝皮书”是艾力彼根据分层分类评价、医院标杆研究的结果,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医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总结分析而成的年度行业报告。艾力彼以大数据为基础,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佳的第三方医院暨创新医疗产业评价机构,与国际接轨。艾力彼定当秉承“守正笃行,久久为功”的精神,继续在医院第三方定量评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