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化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使得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导致了全球留学格局的变化。尽管如此,全球范围内国际学生数量依然保持增长势头,留学仍然是人本全球化的重要方式。为了反映新时代我国留学的最新情况,了解留学回国人员发展的最新趋势,并探索发展留学事业的新路径,我们组织编写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4~2025)No.9》。全书由总报告、出国留学篇、回国发展篇、专题分析篇组成。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背景,对全球国际学生规模持续扩大、来源国和目的地国多元化、实用主义导向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关注了中国留学的发展趋势,认为中国出国留学的首要驱动力发生变化,赴传统留学目的地国家留学的人数将趋于稳定,留学目的地和专业将进一步多元化。与此同时,留学人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留学仍是我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留学人员回国热持续升温,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压力也在增大。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规模已基本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主要留学目的地国仍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赴美国和加拿大留学的学生人数出现明显下降,而赴欧洲、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人数显著增加。同时,中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集中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工商管理和社会科学等领域。这些趋势将为留学人员选择相应的目的地国和专业提供参考。基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调研数据和2014~2018届本科生海外读研五年后的发展情况调查数据,本书认为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学习理学和工学的留学回国人员占比呈上升趋势,而学习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留学回国人员占比则呈现下降趋势。留学生回国后定居地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和教育。通过对北京、江苏、湖北、四川等地归国留学人员的分析发现,新一代留学回国人员在赋能地方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引领科技创新突破、促进教育发展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措施吸引留学人员。本书还分析了近十年来留学行业发生的变化,特别是留学目的、留学规划、留学人群的心态与决策选择的变化。本书调研了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及其毕业后去向选择的影响因素,发现越来越多的在美中国研究生选择回国发展,并分析了影响其决定是否留在美国或回国的因素,及其在美国面临的文化和社交障碍。本书还对中国学生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留学面临的语言、社会集群、数字生态系统和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以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融入英国并在英国更好地发展。
文前辅文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4~2025)No.9》编委会
主编单位简介
序言
摘要
总报告
出国留学篇
回国发展篇
专题分析篇
后记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
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 欧美同学会成立于1913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影响广泛的全国性归国留学人员组织,是党领导下的具有群众性、高知性、统战性的人民团体,是党联系广大留学人员的桥梁和纽带、党和政府做好留学人员工作的助手、广大留学人员之家。2003年增冠“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名。成立之初,欧美同学会就积极践行爱国思想,普及科学理念和知识,组织会员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投身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欧美同学会大力号召和动员海外学人回到祖国,组织会员投身国家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欧美同学会广泛联络和团结海内外留学人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21世纪后,欧美同学会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向政府建言献策,服务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进程。长期以来,新中国几代领导人都对广大留学人员给予亲切关怀,对留学人员工作和欧美同学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留学人员的历史贡献,充分肯定了欧美同学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丰富完善了留学人员工作方针,对广大留学人员提出了希望要求,为做好留学人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致贺信,对广大留学人员和欧美同学会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为新时期欧美同学会开展留学人员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欧美同学会全国性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已成立欧美同学会组织1400多个,其中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欧美同学会31个,副省级城市欧美同学会15个,地(市、州、盟)级欧美同学会240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欧美同学会670多个。现有个人会员34万人。顾维钧、周诒春、詹天佑、蔡元培等知名海归学者是欧美同学会创立者和早期会员。1982年恢复活动以来,茅以升、卢嘉锡、吴阶平、丁石孙、韩启德、陈竺先后任欧美同学会会长。现任会长为丁仲礼。
全球化智库(CCG): 全球化智库(CCG) 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智库,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秉承“国际化、影响力、建设性”的专业定位,坚持“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致力于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国际经贸与投资、国际移民、国际人才、企业全球化、中美关系与中美经贸、“一带一路”、智库发展等领域的研究。CCG是首个进入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唯一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中国智库。在国内外多个权威智库排行榜中被评为中国社会智库第一。CCG拥有专职智库研究人员近百人,是国内最大的社会智库之一。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CCG连续四年跻身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并列第64位。CCG同时也是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全国人才理论研究基地、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所在地、财政部“美国研究智库联盟”创始理事单位,拥有国家授予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是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单位。CCG在注重自身研究人员培养的同时,形成了由海内外杰出专家学者组成的国际研究网络,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中国与全球化发展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CCG创始人王辉耀教授是中国人才研究会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总干事;曾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和2005委员会创始理事长。自2008年以来,王辉耀教授领衔CCG团队持续开展国际人才相关研究,主编并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皮书,包括《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等。CCG每年出版10余部中英文专著,研究撰写和发布系列研究报告,并公开向社会共享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年度网络访问量达数十万人次。CCG参与推动和影响了诸多国家发展和全球治理的政策,积极建言献策,定期针对性报送国家机关与各部委。CCG多项建议获得中央领导批示,为有关部门作出重大决策提供了参考,持续支持和推动着政府决策和制度创新。2021年,CCG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GYLD)”项目获得了习近平主席回信。CCG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智库活动,每年举办多场极具国际视野、影响力和建设性的高端“品牌”论坛,举办百余场研讨会、圆桌会、午餐会、发布会和建言献策交流会等,为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产业精英、国际组织人士等打造专业、高效、常态化的思想交流高地,持续为公共政策建言,为公共利益发声。CCG与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共同组织各类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或联合研究。CCG还活跃于世界舞台,定期开展国际调研交流活动,出席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论坛并参与对话。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智库,CCG已在巴黎和平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重要国际场合举办边会。同时,CCG已成为各国使馆、国际政要、国际智库和国际组织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通过接待来访、组织圆桌研讨会、举办名家演讲活动等形式,CCG搭建了中外沟通的桥梁和常态机制,充分发挥了智库二轨外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