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2023~2024)》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发展为研究对象,分为总报告、指数篇和产业篇三部分。
总报告围绕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角度展开。2023年,全流域经济产出规模保持增长,区域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保持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增长强劲,但投资增幅下降,甚至有一定程度萎缩。同年各省市社会事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局面,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异缩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增加,社会保障水平整体平稳。在生态方面,全流域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生态环境修复推进顺利,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深入。
指数篇围绕构建绿色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力、产业转型、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水平等五项发展指数展开,对126个地级市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城市空间维度上对区域五个方面发展水平进行刻画。总体而言,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地级以上城市表现较好,大多数城市五项指数均较高,直辖市、省会城市及个别区域节点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差距巨大。
产业篇聚焦农业、工业、数字经济、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最新发展态势,梳理过去一年的行业数据,分析总结产业特点、态势和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王振: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信息研究所原所长,现任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长江经济带蓝皮书”“长三角经济蓝皮书”“数字经济蓝皮书”主编。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荣获全国留学回国成就奖、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近年出版多部著作,主要有《长三角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研究》《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战略研究》《上海2050发展愿景》《新产业革命与上海的转型发展》《全面创新改革: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体制机制问题》《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的协同战略研究》《构建人才全球战略与人才发展新格局》等。
杨昕: 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长江经济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中国人口学会会员,上海老年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人口发展与公共政策、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主持2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多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数十项省市委办局委托课题项目,获得多次省部级以上奖励。
王晓娟: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网络和区域经济发展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主要学术成果有:专著《知识网络与企业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的经验研究》,论文《企业跨区域发展视角下的产业集群转型》《知识网络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浙江黄岩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上海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网络视角下企业跨区域发展与产业集群升级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一体化的内涵、主体与途径》《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的融合:从地理接近到关系嵌入》《三大都市圈的汽车产业集群》《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两种国际模式及对上海的启示》等。
尚勇敏: 区域经济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区域创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委托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SSCI、CSSCI论文20余篇,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相关研究多次获上海市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