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精神,立足港口产业发展实际,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建设,促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迈向新征程。
本书对北部湾国际门户港2023~2024年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本书采用灰色关联、障碍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熵权法等方法,对当前港口的发展环境和区域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港口发展存在的阶段性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结构性矛盾、临港产业支撑能力不足、航运服务业发展难以满足港口建设需求等,提出要依托中国—东盟深化各方合作基础,加快国家通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从提升港口技术水平和数字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同东盟各国港口合作、增强港口物流枢纽地位等方面着手,持续推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竞争力及影响力建设进度。总报告基于当前国际先进港口发展现状及国内经济走向形势,在自治区向海强区行动计划的指导下,从港口运输规模、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运输服务、临港产业、绿色低碳、智慧港口七个方面客观总结了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展现状与成就。专题报告分别从世界一流港口评价、与周边港口竞合关系、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评价、港口多式联运发展、临港产业发展六个方面对北部湾港开展专题研究。
文前辅文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展报告(2023~2024)》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总报告
专题报告
(空)
(空)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陈磊: 法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部湾大学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海新通道北部湾研究院院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从事国际商务领域人才培养和法治政府绩效评价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省级、厅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以及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中国行政管理》《电子政务》《学术论坛》《行政论坛》《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法治政府绩效评价群众满意度研究》,多篇咨政建言被采纳。参与完成的成果曾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朱芳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部湾大学人事处处长,职改办主任,北部湾海洋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陆海新通道北部湾研究院首席专家,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双师型教师(高级物流师、人力资源经济师、创业咨询师、轮机师),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钦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财经委委员。广西高校卓越学者、高水平创新团队负责人,广西高校重点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群负责人,广西物流管理一流专业负责人,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钦州市优秀教师。中国物流学会理事,广西工商管理类专业高校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海洋资源产业化开发、港口物流产业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北部湾海洋资源产业化发展研究》《北部湾港港口物流供应链动力机制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加快钦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等多篇报告被钦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采纳;发表多篇高级别论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
朱念: 教授,硕士生导师,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学校社科联副主席,钦州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陆海新通道北部湾研究院副院长,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钦州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双师型教师,钦州市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课题1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我国对东南亚地区投资的国家风险传染机理研究——以越菲马印四国为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与应用的广西北部湾向海经济研究与预测》等著作、教材6部。
潘柳榕: 博士,副教授,陆海新通道北部湾研究院研究员,泰国Naresuan University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博士研究生,双师型教师(创业咨询师),自治区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供应链、港口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市厅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地厅级课题10余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SCI期刊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出版专著2部。
李威: 讲师,陆海新通道北部湾研究院研究员,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硕士研究生,北部湾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管理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通道物流、国际贸易。主持市厅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