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迭代,并融入实体经济,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更加凸显,数字经济领域正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开辟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5)》总报告以“开辟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为题,分析认为广州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持续稳居第一梯队,数字经济持续保持蓬勃发展势头,为开辟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了良好基础,提出广州需加快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为双引擎的“一体两翼”新领域新赛道矩阵体系,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产业、平台经济、智能网联汽车、量子科技、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人工智能软件与服务十大类新领域新赛道。
分报告围绕数字经济产业细分领域,对平台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趋势分析,对广州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流通等关键环节继续开展年度跟踪研究,各篇报告对广州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提出许多建议,旨在从不同视角为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建言献策,为社会各界提供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信息和决策参考依据。
葛志专: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港澳经济、数字经济等。主持完成和参与国家、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6项,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30多项研究成果获省、市领导批示及部门采纳,曾获市厅级奖项5项。
覃剑: 经济学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共广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优秀创新团队“广州数字经济研究团队”负责人,广州青年文化英才,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优秀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广东省、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数字经济。主持广东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多项,出版著作3部,先后在《经济学动态》、《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代城市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及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等多项战略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得到省、市领导多次批示,曾获广东发展研究奖等奖项。
伍庆: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广东省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全球城市、地方外事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8项,主持决策咨询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
张跃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广州市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多篇,主编系列丛书、集刊。多次主持或参与广州市委全会和党代会报告起草、广州市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广州南沙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理论内涵和战略策略研究,以及广州市委、市政府多项重大政策文件起草。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81年7月,是隶属于广州市委、市政府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定位于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阵地、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镇和新型城市智库。全院编制人数174人,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有13个研究所和城市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交往、社会治理等专业化研究平台,常年组织开展以广州发展战略、区域公共政策等为主题的系列重大课题和以老城市新活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等为主题的系列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举办以全球城市评价、宏观经济运行等为主题的系列高端国际会议,编辑出版《开放时代》杂志和《领导参阅》内刊,研创出版“广州蓝皮书”和“广州城市智库丛书”,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公众服务和国际交往功能,致力于打造成为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新型城市智库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