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5)

《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团队开发的智库产品,定位是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坐标系,至今连续出版14年。

一 年度主题:全球化分化与全球城市发展新逻辑

2025年版“国际城市蓝皮书”的主题是:全球化分化与全球城市发展新逻辑。2024年国际政治经济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标志着全球化进入4.0阶段,向更包容、均衡、可持续的全球化形态转型。技术变革、大国主导、国际机制等关键要素的变化,促使全球城市做出相应调整与响应。在新的环境下,全球城市的发展机制与层级判定标准面临新的重构,并面临外部流量依赖、城市与国家关系变化、城市发展目标导向变化、城市间关系重塑、城市核心功能多样化趋势等一系列新挑战。全球城市的运行逻辑向本土化、区域化、策源化、包容化进一步调整。全球城市间的关系呈现节点关系独立化、区域内部层级化、世界城市层级属性回归等新特点。全球城市间的竞争由以经济功能为核心的单一领域比拼,向综合功能体系、新技术应用与新赛道、安全与韧性等多领域扩展。

在新的全球化场景与需求下,全球城市网络有进一步扩容的要求,需要纳入更多更具多样性和增长潜力的新兴节点城市。“全球南方”城市成为全球城市网络的重要增量群体来源。全球南方城市网络具有独特的发展导向、包容导向、多样导向、中立导向特点,将肩负起推动全球包容性发展、增进全球城市网络完整性、解决全球城市发展悖论的历史使命。

二 专题报告:多层次探索新环境下的城市转型

本书的24篇专题报告介绍了国际城市在战略规划升级、数字创新发展、经济深化转型、社会人本友好、文化激发活力、生态循环发展、治理体系转型和空间优化增长等多层次探索全球化新环境下的城市转型案例。

城市战略篇关注城市的战略设定升级方向,介绍吉隆坡、约翰内斯堡等国际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升级部署特点。中国城市已普遍进入“十五五”规划编制阶段,国际规划实践提示,城市战略规划编制需重视经济、社会、文化、韧性的综合性发展思路,强化系统思维。

城市创新篇介绍了数字化赋能与智慧城市的应用实践,关注“全球南方”城市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以及数字化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并基于可持续型大学理念提出城市与社区发展的新思路。国际经验提示,我国城市数字化的引入需与韧性、可持续发展等具体领域形成有效交互,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城市经济篇介绍了阿姆斯特丹大都会区提出的广义繁荣新理念,并对比分析了曼彻斯特与伯明翰提升生产力的策略,分析了日本以“金融特区”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改革。最新规划和实践表明,国际城市对经济发展的认知已逐渐超越速度规模思路,更强调城市经济的综合带动效应及效率提升作用。

城市社会篇围绕健康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之间的融合提出新见解,在实践上分别介绍了温哥华及悉尼在长者住房以及漫步城市方面的最新实践路径。这表明,城市健康、适老化等社会功能的建设,应与可持续、住房、慢行交通体系等领域形成融合互动,提升城市社会系统的综合服务能级。

城市文化篇关注纽约上州城市群以及东京以文化战略促进城市活力的主要规划及实践,并分析了都柏林市建设全龄友好型体育强市的建设路径。国际实践表明,城市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是增强城市活力的核心动能,需谋划文化带动相关领域发展的整体策略。

城市生态篇介绍了斯特拉斯堡大都市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并对城市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及金融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方案进行探讨。国际城市环保发展的新趋势表明,低碳可持续发展需在大都市区等城市区域层面加以综合谋划,并在建筑、金融等支撑性领域强化推进。

城市治理篇关注印度城市增长潜力及释放策略,并以“后增长主义”分析了欧洲城市的治理实践特点,着重介绍了新加坡打造个性之都的创新实践经验。相关治理实践和规划表明,城市治理需根据城市多样性特征,以一城一策视角,结合发展阶段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

城市空间篇对比分析了亚太中央商务区的空间优化特点,并对巴黎大都市办公空间的存量优化策略以及美国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增长的经验进行了分析。为中国城市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商务属性城区的空间优化以及功能提升提供了重要启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