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报告》是由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江西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编写的全面反映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就、经验与趋势的综合性研究报告。
本书紧扣革命文物价值阐释与理论宣传、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展览展示创新发展、融入“大思政课”教育、赋能文旅融合和革命老区振兴等关键问题,全面回顾了我国系统性推进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政策措施和主要做法,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典型经验。本书提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战略部署,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完善法治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科技赋能、促进活化利用、拓展共享空间,以全面提升革命文物工作服务效能为根本途径,使革命文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报告》编委会
序一
序二
综合篇
专题篇
案例篇
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名单
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名单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示范项目名单(10项)
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100项)
黎志辉: 江西抚州人,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江西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革命老区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副会长,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题材作品审读专家。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科研项目等10余项,在《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编撰《江西百年图典》《湘江战役史料文丛》《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等著作和资料集,参与撰写的江西省重点主题图书“永恒的力量”系列丛书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为“精品特色教材”。
汪忠华: 江西崇仁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现为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革命老区振兴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江西省第三届省情研究专家(2021~2023年)、政协江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专家、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革命老区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苏区振兴论坛策论专报》编辑,主要从事环境与贸易、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执笔完成的调研报告获副省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15次,获国家(部)级采用15次;在专业期刊、报纸发表论文10余篇;完成省级课题25项;参编论著(教材)8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
刘善庆: 江西兴国人,管理学博士,历史学硕士,三级研究员,特岗教授(二类)、博士生导师,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革命老区振兴研究院)院长,江西师范大学乡村振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革命老区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江西省苏区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苏区振兴论坛》副主编,《苏区振兴论坛策论专报》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苏区治理和区域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30余篇咨询报告获得国家、部委及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采纳。出版学术专著26部,主编丛书1套、蓝皮书2部、《全国原苏区振兴理论与实践》4辑,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