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2024年,重庆市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数字赋能和改革创新的“双轮驱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日益健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成效日益彰显。未来,重庆市将进一步突出“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按照“11135”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质效。
重庆市在基层体制领域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一是深入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改革,全市域构建“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让基层实现综合集成、扁平一体。二是多措并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实施创新“三张清单”制度、优化基层力量配置、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和数字化赋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三是针对传统基层行政执法模式中的多头执法、职能交叉等问题,探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了基层行政执法的效能,推动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多部门的协同治理。四是准确把握加强新兴领域党建的任务要求,厘清新兴领域“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落”在哪里,持续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重庆市在基层民主领域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一是依照“规范化”建设、“实效化”运行、“特色化”打造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二是积极推动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功能于一体的“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建设,牵引串联全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责任链、履职链。三是通过实施议题征集、主体培育、阳光协商、规范程序、特色培育、数字赋能六大行动,推动“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
重庆市在基层服务领域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一是积极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形成了协调有力的组织体系、统一标准的制度体系、梯度培育的圈层体系、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特色鲜明的品牌体系。二是积极推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加大资源投入强度,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不断提升;通过政策体系完善、服务供给优化和多方协同创新,逐步构建起覆盖婴幼儿照护、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综合服务体系。三是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将“民生为大”的理念具体落实到“民生七有”工程,构建覆盖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重庆市在基层平安领域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一是持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网格治理体系更加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更加有力,各类资源力量更加下沉,治理责任链条更加织密,实现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治理目标。二是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聚焦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注重将基层应急管理与各项重点任务统筹谋划推进,进一步夯实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三是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机制改革,走深走实网上群众路线,实现管好用好整合好网上网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