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广州黄埔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

“十四五”时期,黄埔区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基本实现预期,发展态势与其功能定位较好地吻合。2023年,黄埔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仅用广州市6.5%的土地面积、6.5%的常住人口,创造了1/3的工业增加值、1/7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广州市平均水平的2.2倍。黄埔区发展紧紧围绕广州市赋予其的功能定位:打造广州市主城一体化东部极核,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区、现代产业体系标杆区、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作为区域创新引擎,“十四五”规划中创新驱动相关指标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尤其研发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额完成任务,2023年就达到了6.8%。民生福祉、绿色生态相关指标基本能够达成预期目标,其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指标将超额完成任务。

“十四五”时期,黄埔区以“四区四中心”为战略平台,推动知识城极点牵引、科学城中部建带、黄埔滨江南部成链,强化空间治理和功能集成,构建“一岸双轴三片”全域一体化新空间,优化产业和城市功能布局,建设广州主城一体化东部极核。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建成了新型显示、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集成电路等自主可控的四大优势全产业链。“十四五”时期,黄埔区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稳定在60%和25%左右,八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约为80%。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末,黄埔区聚集高新技术企业3003家,占全市比重为21.9%,高层次人才总数在广州市各区排名第一,持续壮大的人才队伍为黄埔实现产业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人口与经济结构转变加快,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十五五”时期黄埔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新形势新挑战:经济调整压力加大,内需不足;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与人才竞争加剧;新技术革命加速演进,行业更新迭代步伐加快;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发展模式亟待转变;资源刚性约束增强,新旧动能转换压力加大;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外部冲击与潜在风险加大。面对内外多重压力叠加,黄埔区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应对,需要重点把握几个方面:立足自身定位,牵引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引领全国高新技术园区跨越发展;聚集各类人才,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扎实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发展韧性与包容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与人居环境。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黄埔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将继续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功能。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