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面对国内外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辽宁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将继承和创新、区域和城乡、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方晓林: 男,辽宁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学士学位,辽宁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级统计师、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主要研究专业和方向是宏观经济、数量经济、统计。主要研究成果有: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研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级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具有代表性的论著有《动态投入产出》、《宏观经济管理与地区综合平衡》、《中国社会主义统计基本职能研究》、《景气循环与预测导论》。
刘晓南: 男,江西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辽宁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专业:社会学、国内外社会保障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辽宁省失业问题研究》、《辽宁省社会保障试点评述》、《辽宁省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2006~2007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沈阳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等。
李天舒: 女,湖南省双峰县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主要研究成果:合作专著《经济发展新阶段辽宁产业创新与产业转型问题研究》、《新型工业化与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等;论文《工业设计产业的市场需求环境和发展途径分析》、《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域和途径分析》、《提升老工业基地核心竞争力 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的特征和趋势》、《区域技术创新工程载体建设的路径分析——以辽宁省为例》》、《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营口卷》、《东北地区工业比较优势及产业升级的路径分析》、《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等。
曹晓峰: 男,黑龙江省肇东市人,哲学学士学位,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社会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评审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改革开放20年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卷》《在变革中崛起——辽宁改革发展实践的理性思考》《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营口卷》《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海城卷》《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抚顺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报告》、历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沈阳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历史性巨变——解读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等。
张卓民: 男,吉林省长春市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院务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务咨询委员会主任;辽宁省社会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有:《科学与认识论》、《一般选择学》、《改革开放20年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卷》、《在变革中崛起——辽宁改革发展实践的理性思考》、《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营口卷》、《2006年: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