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能源格局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中。中东和北非地区动荡局势成为全球经济的新震源,不仅引发了国际能源、金融与大宗商品市场的异常波动,而且也为“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页岩气革命”的爆发,美国未来可能从能源进口国转变成为能源输出国。页岩气凭借着清洁和廉价的优势,将有望接过曾经握在煤炭和石油手中的“权杖”,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能源。而美国会凭借这场新的能源革命,在世界能源版图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新中东”,其对全球能源格局和经济走向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 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能源需求持续增加,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大,中国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因此,为了增强在能源方面的话语权,确保国家能源的供应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世界能源发展的蓝皮书,参与撰写的专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整部皮书共30余万字,除总报告外,地区篇主要针对世界能源主要地区和国家的能源发展概况和战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市场篇中,重点分析了世界主要能源类型的供求、贸易及投资并购情况;热点篇则对世界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邢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新疆智库办公室主任。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苏联东欧系,获得博士学位。1986~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所长助理、副所长、党委书记等职务,2004~2009年担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前身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工作,曾担任临时党委书记,2012年至今为所长。2013年至今被聘为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分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第二届国家民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等。1998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0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誉称号,2012年获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荣誉称号;2013年,据俄罗斯联邦2013年3月1日181号普京总统令获授俄罗斯最高国家奖“普希金奖章”,2020年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授予荣誉博士称号。多年来主要从事苏联问题、俄罗斯问题及中俄关系、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周边国际关系与中国边疆等问题的研究。主编和合作撰写学术著作40余部。代表性专著《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一书,获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中国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关系》一书,获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青年学术成果专著类二等奖;《崛起的中亚》一书获1994年东欧中亚研究所优秀成果奖。《邢广程论文选》和《苏联高层决策研究》被列入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理论界)。2019年主编出版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边疆稳定和发展研究》。
黄晓勇: 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安全问题。著有《中国节能管理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能源博弈论集》、《天然气人民币》等,主编“世界能源蓝皮书”、《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能源的困境与出路》等论著,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人民论坛》、《经济日报》等发表学术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