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持编撰,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13年河南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省进程进行了全景式回顾,反映了地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制宣传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总结分析了经济社会等领域法治建设及法治反腐中的新问题、新成就、新趋势,提出了完善河南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本书总报告均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撰写,代表了本书对2013~2014年河南法治建设整体情况分析和预测的基本观点,以及对下一步推动“法治河南”建设的总体思路、趋势展望和对策建议。总论篇B.1开宗明义,提纲挈领,承上启下地展现了河南法治建设的整体画卷。由于本书是河南第一本法治蓝皮书,因此本篇总报告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法治建设的实践历程,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制宣传教育四个方面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效;其次,分析了当前河南法治建设的发展现状及表现出来的特点;再次,提出了河南法治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是对2014年河南法治建设的前景展望和对策建议。总论篇B.2是对“法治河南”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实证研究,主要围绕“规章制度制定、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环境、经济法治建设、文化法治建设、社会法治建设、生态法治建设、法治监督体系和法制宣传教育”十大要素构建了河南法治县(市、区)创建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以期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衡量标准和评价尺度。
本书分报告主要关注河南法治建设各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如,立法保障篇中对“平安河南”建设的立法研究,法治政府篇中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研究,司法公正篇中对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的探索,经济法治篇中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对策的思考,社会法治篇中对社会法庭建设的经验总结,以及法治反腐篇中对网络反腐的法治化研究,这些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都将对河南法治建设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法治河南”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群策群力。针对河南法治建设对相关各部门、法学各专业提出的不同要求,本书邀请立法机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多名知名专家学者,研究分析了法治建设各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法治河南”建设的对策建议。
丁同民: 男,河南台前人,经济法硕士,法学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河南省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兼任省青联常委、河南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编制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出版《新农村法治建设研究》、《法治城市研究》等专著4部;公开发表《现行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不公平的根源与思考》等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当代中国农民公平分享农地非农化收益问题研究》1项,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南农地非农化进程中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等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多项。同时,积极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社会管理创新”等专题的理论宣讲工作。研究方向为经济法治建设。
闫德民: 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法治与社会研究部负责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学研究所原所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廉政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法治、廉政建设、执政党建设、社会治理。代表作有《邓小平社会主义主体地位论》《中国特色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构建研究》《论“期权”腐败及其治理》《中原崛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河南实践研究》《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等,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60多篇,获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多项。
王宏源: 男,河南省唐河县人。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与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法理学、公共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等10余项。参与出版《法治河南热点问题研究》等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张林海: 男,河南巩义人,南开大学法律本科毕业,武汉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河南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郑州市人民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团委员。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的作品有《法治的衡量与实现》《法治河南热点问题研究》《平安河南建设研究》《河南法治蓝皮书》《中原崛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河南实践研究》等,其中,获河南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奖项3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主要从事经济法方向和区域法治建设方面研究。
陈东辉: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被《求是》《新华文摘》摘编;独著和参与完成学术著作10余部;独立和参与完成的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3项;多次参与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起草工作,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省情调研活动以及中纪委、中组部的调研活动;2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李宏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河南)协同创新基地办公室执行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共郑州市委专家咨询委员,郑州市政府行政复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郑州市政法委专家咨询委员,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专家咨询委员,中共孟津县委专家咨询委员、法律顾问,中共登封市委法律顾问,河南省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破产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港区法律政策研究会副会长,金融法学研究会、综合治理研究会、立法研究会、河南省法律咨询协会、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公司法学、破产法学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务研究。在《中州学刊》《人民论坛》《金融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期刊公开发表文章4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完成横向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获得多项省部级奖。